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杨阳
[导读] 摘要:指出了构建海绵城市是我国发展可持续社会所提出的重要战略之一。
        北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广西北海  53600
        摘要:指出了构建海绵城市是我国发展可持续社会所提出的重要战略之一。建设具有海绵作用的道路绿化设计,有助于使城市蓄水功能得以增强,减少城市内部水分流失,促使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助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与绿化景观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海绵城市;应用
        一、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重要性
        1.1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能够缓解城市内涝,减少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下雨时能够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的时候可以将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能够降低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一方面为减轻城市环节压力,控制水流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补充水资源,为城市提供发展空间。
        1.2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能够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设计符合现代化要求,渗水、抗压、耐磨、防滑、环保、美观、舒适易维护和减少噪音等特点都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的优势,能够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效缓解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同时,也为城市居住的人们提供安全的住所。
        1.3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明显提高,从而对大自然造成了灾害,而海绵城市的应用能通过对城市系统的设计与规划,扩充城市的适应能力,对城市的生态系统循环保护,而且设计美观,对城市化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提升城市品位。
        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筑中,要充分的意识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完善的绿色措施与手段,实现快速排水的目的,进而凸显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
        1.绿化景观中的绿化带设计
        在城市道路与建设中要综合实际状况合理的进行绿化带的设计分析,通过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以及雨水湿地等手段进行处理,效果显著。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生物滞留的方式,合理应用此种方式可以控制车道雨水产生的径流量,也可以有效的存储雨水。因此,在设计中要掌握道路的信息状况,根据道路的等级规划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分析,进而保障其符合道路绿化景观符合城市发展的不同需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车绿带:道路分车绿带就是要对道路存在的雨水进行处理,为了保障其符合道路绿化生态美观的建设的各种需求,就要将“绿色海绵”以及常见的植被作为绿化带的关键构成内容,合理的进行道路绿化建设。综合城市降水量,通过专业排水机构合理分析确定,科学确定长度与雨水径流流速。为了合理的控制雨水的径流流速,要构建“景观坝”,通过此种方式达到降低径流速度的目的。通过在分隔带侧石上预留宽度为 30~40cm 的雨水汇集口的方式,实现将雨水汇集处理,要注意保障在沟底的坡度、横向的坡度保持倾斜,其纵向的坡度则要适当的缓和。“绿色海绵”的构造方式相对较为便捷,可以根据具体状况,综合干湿带地质状况合理的选择绿化的植物,科学配置。
        2.绿化景观中路侧绿化带设计
        道路路侧进行绿化带设计具有良好的雨水续存的作用,在景观设计中主要通过乔-灌-草的方式进行规划,此种方式具有良好导入缓冲效果,也可以充分合理的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存储与利用。路侧绿化带设计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过滤分析,进而减少车辆而造成的噪声污染,在根本上提升了道路的美观性。

进行路侧绿化带中绿化植物的选择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选择可以消尘、将噪以及减少污染的植物,合理的进配置,进而提升绿化带设计效果。
        3.绿化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选择
        为了合理的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应用,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价值与作用,合理的进行植物的选择。在植物的选择中要综合审美功能、对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适应能力、作用等因素系统分析合理选择。因为道路雨水设施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植物的选择过程重要探究其共同要求,综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合理分析。选择符合本土的植物,要尽可能的选择根系较为发达、茎叶茂盛且具有一定净化功能的植物。选择生命力强度较强,具有良好抗污染特征的植物。要根据实际状况合理的进行植物的搭配分析,进而保障植物物种的整体稳定性。
        4.生物滞留设施填料设计
        生物滞留设施填料改良对水质净化作用生物滞留设施中,填料对水体中悬浮物、油脂类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物(氮、磷)和其他特殊性污染物(病原微生物、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起到关键作用。生物滞留设施中填料对地表径流水量削减和水质净化是发挥生物滞留设施功能的关键因素。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运行效果的填料改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的生物滞留设施填料主要分为分层填料和混合填料两类。国外在填料的选取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且大多采用混合填料的方式设计建造生物滞留设施,国内大多数填料的设计则都是基于国外的研究经验。在生物滞留设施填料改良中,需综合考虑填料对雨水径流水量削减和水质净化的能力。
        5.透水铺装的结构设计
        透水铺装应用设计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提高行车安全性、对城市的热环境以及湿环境进行改善、增强防洪排涝以及降低声。要加强透水铺装应用效果,必须慎重选择透水铺装材料、定期维护透水铺装、对不透水铺装进行透水设计透水铺装的应用使下垫层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毛细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这些毛细水会自然蒸发,并带走城市地表的热量,降低地表的温度,对城市的热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对不透水铺装进行透水设计,或者将不透水铺装与透水铺装材料进行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我国各大城市的商业金融空间经常使用花岗岩材料。但是花岗岩是一种不透水材料。将花岗岩与渗水沟透水模式相结合,既可以利用花岗岩的优势,突出商业金融空间需要突出沉稳、典雅、精致的效果,又可以保证一定的透水性能。
        结束语:
        在城市建设方面,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将传统市政“灰色”管网与“绿色”海绵技术充分融合起来,不仅能够将雨水进行有效的管控,还可以将城市水生态进行修复,提高了城市防涝能力,保护和珍惜水资源,同时提升了绿化带的审美功能,让大家得到美的享受,充分地展现“海绵城市”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性、低能耗性等理念,降低了市政建设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张 莹.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工程中的应用———以宁波市姚江新区邵度路工程为例[J].现代园艺,2018(14):136.
        [2]马 旭,李 峥.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策略———以商丘市高铁新城片区十一条道路为例[J].江西农业,2018(14):93~94.
        [3]赵彦华,贺玉磊.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探讨[J].智能城市,2017(4):185.
        [4]周延伟 .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J]. 河北林业科技,2018(6):59-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