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措施研究 王海鹏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王海鹏
[导读] 摘要:大气环境质量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会直接影响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环境监测部门来说,除了要持续性的加大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力度外,还应合理的布设大气环境监测采样点,并对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予以不断的优化,本文将重点对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予以深入探析,以供参考。
        山东天辰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蓬莱  265600
        摘要:大气环境质量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会直接影响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环境监测部门来说,除了要持续性的加大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力度外,还应合理的布设大气环境监测采样点,并对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予以不断的优化,本文将重点对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予以深入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环境;环境监测;布点
        引言:
        大气环境监测指的是运用技术手段对特定环境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从而实现了解特定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在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时,采样点的布设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所以对于大气环境监测人员来说,必须要合理的完成采样点的布设,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不断的优化,最大限度的确保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可以真实的反映周边大气环境质量。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主要针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观察、分析,测定污染物的变化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以便于掌握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规律,因此,环境空气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其主要的工作流程包括:对大气环境进行采样、测试、分析,将所得出的精确化结果,应用于大气环境监管和优化。通过开展环境空气监测工作,对一个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连续性监测,既可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也可将监测结果公布,进而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认知程度,由此可见,环境空气监测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2、大气环境监测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2.1采样点的布设要具有全面性
        在布设前,监测人员要对监测区域内的污染源有着清楚的了解,从中分析出污染排放较为严重的区域,从而制定出采样点的具体布设方式,保证所布设的采样点可以获取最为全面的监测数据。
        2.2采样点的布设要具有代表性
        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以往大气环境监测采样点的布设有时没有过多的考虑区域影响因素,导致采样点的布设缺乏代表性,致使监测数据无法将被测区域的真实大气环境质量反映出来,进而影响后续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大气环境监测人员应仔细调研被测区域的基本情况,选取代表性的区域来进行监测采样点的布设,努力使采样点更具代表性。
        2.3采样点的布设要具有可比性
        在布设采样点时,大气环境监测人员需要以可比性为原则来进行采样点的布设,统一各个采样点的布设条件,避免监测结果存在过大的差异,为后续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4合理性原则
        在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时,监测人员对于采样点的布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确保各个监测点的布设更加合理、科学,合理设置采样点的布设高度,保证采样点的监测结果可以如实的反应被测大气环境质量。
        3、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对象
        3.1颗粒物
        颗粒物,指气溶胶体系中均匀分散的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属于大气污染较为常见的因素之一,其构成相对复杂,具有不稳定性和危害性。按照颗粒物的粒径不同,监测的目标物有: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有重量法和射线法。
        3.2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属于三类致癌物。通常来说,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火山喷发以及煤和石油的燃烧,因此,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较为普遍,且空气中二氧化硫一旦形成酸雨,还将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对二氧化硫所开展的监测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法等。
        3.3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通常形成于石化燃料高温燃烧或是化肥生产过程,而就目前现状而言,汽车尾气是我国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此外,化肥生产活动日益增加的情况,同样会导致大气环境当中氮氧化物的浓度升高,因此,氮氧化物也是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的监测重点。
        4、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4.1功能区布点法
        在监测工业区域、教育区域以及商业区域的大气环境时,通常会在监测初期选择功能区布点法。另外,由于不同区域下大气环境质量存在差异,所以布点数量要予以有针对性的控制,特别是对于工业区域来说,鉴于工业区域存在较大程度的污染问题,所以布点位置与布点数量需要予以更加科学的考虑。
        4.2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指的是对监测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在网络交点位置设置采样点,从而完成大气环境监测工作[1]。在应用网格布点法时,监测人员要提前对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做出评判,方可提升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效果。对于网格布点法来说,其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监测结果的真实性有待提升,同时成本也较高。
        4.3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在监测单个污染源时有着不错的应用效果。其中,扇形布点法中的采样点多布置在下风向,数量不宜过多,建议布点数量为5个左右。在运用扇形布点法时,监测人员应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合理的选择布设点位与布点数量,并对扩散系数、季节以及风向等因素予以综合考虑,以此来提升扇形布点法的监测精准度,同时也可降低监测成本投入。
        4.4同心圆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多用在地势平坦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过程中,并且如果被测区域存在较多污染源,则同心圆布点法的应用效果会更好。与此同时,监测人员可在同心圆与轴线的交点设置采样点,使采样点位的布设更加均匀,使大范围监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5、优化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措施
        5.1严格控制采样点高度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好坏与采样点的布设高度有直接关系,所以严格控制采样点的布设高度是优化布点方法的关键措施[2]。因此,在布设采样点时,监测人员应对被测区域的各类影响因素予以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出采样点布设的合理高度,合理控制采样点与污染源之间的高度差,使采样点的布设高度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5.2避开污染源
        在布设大气环境监测采样点时,监测人员所布设的采样点需要尽量远离污染源,有利于监测结果更加趋于真实性。在以往采样点布设工作中,监测人员不注重对污染源进行分析,导致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后续数据分析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3]。因此,为了使监测结果更具代表性,监测人员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外,还应努力学习国外先进采样点布设经验,确保采样点的布设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数据误差。
        5.3远离障碍物
        为了显著提升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质量,采样点的布设要对障碍物的影响予以综合考虑,尽量远离障碍物,从而提升监测结果的真实性[4]。在布设采样点前,监测人员要细致的勘察与调研被测区域,分析并总结被测环境中的障碍物类型与分布特点,厘清污染源与障碍物之间的关系,为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真实程度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总之,人类的繁衍生存与大气环境质量有着紧密联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加快,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对于环境监测部门而言,要认真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不断优化采样点的布设,确保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可以如实的反映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为后续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海燕,乔生仲.激光雷达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青海环境,2018,28(04):200-202.
        [2]李琪.无人机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环保产业,2018(02):54-57.
        [3]李志强,张晓旭,刘玲,周阳,张丽娜,吴岳,白文娟,李雨蒙.大气环境无人机监测方法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7,29(01):65-68.
        4]程麟钧.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监测,2016,32(06):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