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应急救援负面舆情治理的原则 李雪礼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李雪礼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和消防改制的逐步完成,消防救援部门面临着多方面压力与挑战,网络信息环境下,突发事件舆情传播速度快,救援形象对受到舆情关注。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  宁夏银川  751400
        摘要:现阶段,随着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和消防改制的逐步完成,消防救援部门面临着多方面压力与挑战,网络信息环境下,突发事件舆情传播速度快,救援形象对受到舆情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一系列应急救援负面舆情治理原则,旨在全面更新升级舆情治理理念和方法,为保障社会公信力做好准备。
        关键词:综合应急救援;负面舆情;治理
        引言:
        新媒体时代,综合应急救援的相关部门在常态宣传公关中要做到“厚积薄发”,常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要求,做好宣传教育、信息公开、公共关系等一系列工作,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抢险救灾或涉相关部门的负面與情时,能形成对负面舆情或形象危机的“风险免疫力”,起到抵御谣言、消解质疑、缓和矛盾、维持信任的积极作用。
        1 增强“风险免疫力”的原则
        近年来,以公安、消防应急、企业消防等为代表的综合应急救援部门在常态积累民意的工作上已有一些作为并取得一定成效,具体而言:一是应用新闻媒体及所属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做好国务院重大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发挥主流媒体“定向定调”作用.二是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通过多端宣传平台、多类媒体关系、多种表现形式等策略和方法,采取“线上+线下”、“请进来与走出去”的不同方式,进一步获取受众的理解、接受、认可、支持;三是与宣传、网信等部门形成联动协调,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做法,督促问题整改,切实増强引导力、影响力成效。
        2 规避“内生型风险”的原则
        消防执法服务和危态的灭火救援、抢险救灾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风险内控,切实规避因人员、制度等主观或内部因素所导致的“内生型”舆情和形象风险。
        第一,坚守理想信念,加强思想认识,从而对相关舆论风险从根源和内部进行规避。消防救援队伍要牢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恪尽职守、苦练本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的职责使命,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训词精神,切实提升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第二,做好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工作,切实规避因能力不足、专业性不强、救援操作失误等引发的救援事故及其负面影响。消防战士既要训练“烈火英雄”一样的果敢英勇,更要有国家队、主力军的职业素养,练就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要在顺利完成职责使命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安全,展现职业、专业和敬业的良好形象。第三,依法依规,开展消防执法和服务工作,全面推进深化消防执法改革工作。切实按照应急管理部的统一部署,认真细致研究,对标抓好落实,该放权的放到位,该服务的服务好,该监管的管得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消防安全管理与服务。
        3 融合“新体矩阵”作战原则
        新媒体发展应成为政务“新媒体矩阵”的合成作战模式,从单兵作战转为集体作战,逐渐实现传播效果和服务效能最大化。

具体实施中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媒体融合的指挥中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管理机构、成员准入和退出机制,组建新媒体突出人オ团队;二是打“整体战”,新媒体矩阵跨越微博、微信、头条号、抖音等多平台,拥有政务新媒体账号、基层应急人员自媒体账号、媒体支持单位等多个账号体系,各取其长、相辅相成,加速信息的流通和扩散,提升舆情处置的速度和效果;三是鼓励个性化发挥,充分调动综合消防救援新媒体矩阵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考虑各平合、各账号、各矩阵的发布规律和产品特点,生产适合各平台发布的内容,避免账号和产品的同质化,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处置的成功与否,容易成为社会媒体和民众的关注焦点,信息发布若迟滞于社会信息需求,可能引发群众和企业对官方本身的质疑与不满。积极抢占“信息管道”第一时间传播的先机来发布官方信息、引导媒体报导和舆论走向,既能让公众在第时间获得公共部门的信息,规避造谣传谣和小道消息的干扰,同时给公众带来安全感、树立公共部门的负责可靠形象。基于此,对于抢占“信息管道”传播先机,在合法合理的原则下,建议做到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遵循政务信息公开和與情回应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发声;二是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跟进,原则上各单位在首批消防力量到达现场1小时内,可通过有效官微媒介第一时间发布接警出动和初步核实情况的简要信息,战斗结束后2小时内向官方媒体通报抢险救援详细情况,并视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滚动发布信息、及时跟进后续报道;三是落实遂行作战宣传制度,战斗中队的宣传人员要快速反应,随警出动,记录、拍摄第一手材料,并通过媒体平台、合作媒体进行实时通报宣传。
        4 遵循“传播力”提质增效原则
        准确“定调子”,重点回应政府关切、民众关心、媒体关注的“焦点议题”,让官方权威定性引导社会媒体定性。快速发声,第一时间发布事件的真实情况;精准定性,准确披露真相;真相全面,对外发布各方所需的全部真相。科学“挖层次”,是指充分挖掘报道层次,尽可能报道事件全貌,让官方权威、真实可信的声音成为主流,谣言和小道消息难有空间。“挖层次”具体包括四个层次:一是事件最新状况;二是事件深层原因;三是应急处置现状;四是善后处理情况。全面拓展“传播触角”,应用多方面力量,提升拓展应急宣传的触角和范围:一是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属地政府、权威媒体共同策划、共同发声并实施信息发布工作,以期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借助专业机构和专家等权威第三方的身份,直接发布相关信息或进行专业解释和论证;三是借助具有一定公信力的“意见领袖”,以争取“异见领袖”转变成见、帮助获得大众的认同支持。
        5 坚持现场和舆论场“两场联动”原则
        第一,“舆论场”回应需服务于“现场”救援大局,确保现场的抢险救灾、灭火救援、处置善后等一系列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具体而言:一是把握大方向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为本、消除群众疑虑;二是與论宣传应与现场救援情况相同步,既不可拖延滞后、也不可为超前宣传而“造假”;三是严格落实新闻宣传纪律,防止因宣传报道失误而干扰、影响事件处置工作第二,加强对“與论场'”涉稳风险的研判分析,提前采取行动以规避现场稳定问题。某些突发事件的负面與情风险可能会从“舆论场”走向“现场”,发展为现实的抗议示威或升级为极端犯罪、恶意报复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此应切实落实“三同步”原则,坚持“依法办理、舆论弓导、社会面管控”同步开展,确保应急处置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结论:
        综合应急救援部门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在新媒体环境和融媒体时代中要切实加强與论场舆情治理和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发挥官方信息渠道作用、规范应急宣传工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提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徐国锋. 负面涉军网络舆情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赵会分,石翠仙.地方政府怎样用好网络舆情这把双刃剑[J].人民论坛,2017(13):48-49.
        [3]艾春香. 网络舆情语境中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审视与提升[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6(04):107-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