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研究 梅嘉成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梅嘉成
[导读] 摘要: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而言,主要就是借助自动化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有着广泛应用的控制系统。
        身份证号码:36010219930812XXXX
        摘要: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而言,主要就是借助自动化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有着广泛应用的控制系统。正因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不仅能够摆脱之前人工操作不合理的现象,而且还是促使相关工作人员质量以及效率显著提高的关键,最终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因为种种问题,严重降低了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运行。基于此,文章围绕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希望能够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可靠性
        引言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一项以自动化技术应用为主的现代先进控制系统,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各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机械制造领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有效应用,可规避一系列人工操作不规范问题,有效提高控制效率与质量,进而有效提高机械制造效率与质量,为机械制造行业创造更大的效益。然而电气自动化控制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可靠性无法保证。所以,本文探讨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行之有效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提高措施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稳定性、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机械制造设备的运行质量和作业效率,研究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不但可以使电气技术人员更好了解机械制造设备的性能需求,而且能够更好地学习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特点,从而加大先进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实践力度。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程度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研究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自动化制造科技水平,是机械制造及电子电气领域科研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机械制造的核心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机械制造设备性能的好坏,对机械制造设备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也就意味着机械制造产品质量的提升,只有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在机械制造中的优势作用,才能提升机械制造产品的生产品质,提高客户产品体验满意度。
        二、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因素
        1、环境因素。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能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也能优化生产质量。与其他类型的控制系统相比较,电气自动化的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容易控制,而且控制操作也较为精准。正是因为如此,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制造生产活动中,生产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对生产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加工材料的活动中,在生产现场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有一定量的粉尘进入,就很有可能导致系统线路接触不良,严重导致线路短路,烧毁导线,这就意味着系统的安全运行得不到保证。
        2、人员因素。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是由人工进行操作的,换句话说,系统的稳定运行一定程度上与人工操作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机械制造行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过程中,少数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在实际操作环节时,并不能严格的遵守职业道德以及标准,凭借之前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导致系统的性能难以真正发挥,一方面导致数据出错率较高,而且也极大的降级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质量,最终促使机械制造生产效率与质量都难以提高。
        3、设备因素。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质量作为其安全生产与应用的基础,只有电气自动化设备满足自动化控制相关技术要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践运行中,才能发挥出既有作用。

然而电气自动化控制部分设备由于长时间运行,不可避免出现损坏问题,直接影响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部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本身质量不达标,不仅会给电气自动化运行预埋安全隐患,还会直接影响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使用年限,给机械制造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三、提高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措施分析
        1、优化设计。为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在生产组装前期需要对设备整体进行设计,重点结合设备性能参数、功能特点等制定科学的自动化控制产品设计方案。鉴于自动化控制产品的性能、结构差异会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全面优化自动化控制产品设计方案,提高设备整体性能的稳定性。在保证自动化控制产品技术设计要求的条件下,采取更加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对局部元器件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在控制自动化设备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自动化控制产品整体性能,从而有效保障设备的稳定性。
        2、规范人工环节的操作行为。操作人员作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身为操作人员,就必须对自身的一切行为进行全面的约束。首先,企业应该引导操作人员,必须对系统操作标准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掌握,特别是启动环节的操作要领,务必要按照每一步骤仔细核对。另外,企业还应该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参加专业的及时培训,切实提高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专业性,培训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结合以往出现的人工操作失误等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引导操作人员能够结合自身智慧,加以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一方面促使操作人员今后避免此类问题出现的同时,更是人员实践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的关键。
        3、重视对元器件材料质量的有效检测。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是能源消耗量较大,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在推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进步工作中,应当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除此之外,还需要思考如何提高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集成度,提高集成水平,从而构建独立的自动化局面。要严格把控元器件的材料质量,为设备的稳定运转提供保障。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在各项活动中坚持质量优先的理念,老化试验检测应当提前进行,保证在设备还没有投入使用前完成,完成设备老化检验工作之后,需要进入到试跑作业中。在现场收集表示设备运行状况的数据,以此为依据判断设备是否能够正式投入到生产环节中。完成以上操作,才能保证设备在正式投入运行中能稳定发挥性能,保证生产活动的可靠性。
        4、做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环境评估工作。鉴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环境,对系统可靠性有着巨大影响。所以系统使用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对系统使用环境中各项指标进行有效评估,例如:风速、湿度、温度等,并结合不同指标,制定可靠性评估方案。机械制造企业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借助计算机等技术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环境进行模拟,详细记录模拟过程,尤其是系统运行中潜在问题,需要进行一一记录,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减少环境影响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论
        在机械制造企业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因为存在的人工操作不合理以及外界环境影响因素等,都极大的降低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作性能。文章针对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重点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参考价值的同时,也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延霞,宁玲玲.提升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9(17):234-235.
        [2]李如东.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13):272-273.
        [3]底伟.电气自动化控制对矿山机械设备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21):263-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