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分析 刘松林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刘松林
[导读] 摘要:城市道路的改造不仅要将管理方面的工作全面统筹,还需要引入科学的新技术作支持。
        北京安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37
        摘要:城市道路的改造不仅要将管理方面的工作全面统筹,还需要引入科学的新技术作支持。本次研究是为了探讨旧路改造过程中如何控制施工质量,为今后的施工积累经验。采取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方法,对老式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工作,同时,老式的混凝土路面的改造也不能完全依托引入新技术,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够将老式混凝土路面中存在的病害问题逐一解决。结果表明旧路改造不仅要严把质量关,还要积极引入新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
        1 引言
        道路改造具有综合性,针对不同的地区其定义也有所差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容,城市片区功能、经济体量会发生巨大变化,市政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凸显,以及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市政道路同步优化实施,路面标准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在满足交通需求前提下,尽快能利用原有道路结构优化改造。加强道路改造工程质量监控和管理,对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旧路路面改造技术分析
        2.1 原沥青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
        这一方法比较适合一些排水性较好的地方,其不仅仅能够提升路面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原有沥青路面的破损率,并且在项目建成之后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养护成本。在原沥青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的过程中,对原有沥青路面合理的处理之后能够很好的促使技术改造的实现。在路面后续处理环节中,还得做好道路年限评估工作。对于一些车辙、沉陷以及龟裂等情况,在处理阶段就得严格的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病害预处理。除此之外,对桥梁台背路段,则是需要进行原路面的处理。如果是沿线拱桥,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则需要不加重结构物的荷载,而是得提前将原沥青混凝土面层清除,之后再进行等同厚度的水泥混凝土面层铺筑。
        2.2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
        这一方式被广泛的应用在已经破损的混凝土路面,其主要是以技术改造为前提,然后根据破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技术改造处理,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结合式。如果原混凝土路面破损率太大,那在实际加铺过程中则是可以直接在原有路面上进行操作。和旧路面相互粘结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新旧路面因为摩擦阻力和粘结力影响,则是必须得结合摩擦阻力等方面的要求来进行结构强度的确定;(2)分离式。在原有路面和加铺层的中间可以设置一个比较稳定的基层,然后各层混凝土的强度作用各自进行发挥。
        2.3 共振碎石施工技术
        共振碎石施工技术的原理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①压稳,共振防裂施工的重点在于促使混凝土路面实现共振防裂的效果,这就需要从外部实施平压稳操作,然而多数操作并不能真正达到实际的压实效果,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应用当中,通常都是对钢筋的压路实施碾压,可选择将小碎石压入缝隙当中,以此来切实提升混凝土本身施工质量水平,最后用水对车外进行洒水处理,再进行振动碾压即可。②该技术的运用通常需要在地面干燥的情形下施工,这样能够有效保护混凝土裂缝问题,最终切实提升其整体强度水平。主要是因为在干燥情形下,能够避免混凝土路面受到侵害。③在处理路面中间段时,需要切实保障城市道路各设施段的施工效果。通常因为整体施工情况较为复杂,所以需要提前设置好井盖结构,以此来保障内部整体平整度,不会对路面质量水平造成影响。在设计城市道路时,需要对隔离带和绿化带间的板块实施有效处理,而针对其中防裂车轮的影响部位,则需更好地用于板块应用,这样才能保障防裂效果,各个部位在此过程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更好地保障路面施工质量水平。


        3 道路路面改造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旧路补强施工质量控制
        如果旧路面的破损不是很严重,可以对原有路面实施铣刨,若铣刨机没有办法清除干净,则需要人工进行铲除作业彻底清除残留物。以此避免新路面出现推移现象,从而造成新路面的损坏。如果原路面破损状况较为严重,需要采取破凿的方式彻底清除,清洁后将基层铣刨成为平面,切记基层面必须保证坚实牢固,然后在上面喷洒封层油,避免出现裂缝现象。在对相邻的板块侧面实施植筋作业的同时灌入沥青,但是,必须保证灌入的沥青厚度要与其相等同,使之恢复到原样。由于原路板出现裂缝和接缝问题,这是因为旧混凝土板受环境和荷载压力的影响所致,所以,在设计新的路面结构之前,需要对原有的路面结构进行铲除。在彻底铲除旧土板块以后将操作区域清除干净,为了减缓旧路面的反射裂缝,需要把旧路面与补强层之间进行隔离,隔离层采用土工布铺设便于浸透沥青,尽可能的避免新路面出现裂缝现象。
        3.2 重视路面抗渗性能的提升
        从路面稳定性控制方面的要求我们能够看出,在结构层分析阶段,必须将耐久性以及稳定性凸显出来,而怎样有效的做好预防处理则是其中的重点所在,所以需要将路面抗渗性能当做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来进行控制。特别是在粘附性处理阶段,具体可以应用改良沥青这种方式,在矿粉中加入适量的水泥,以此来保证其稳定性。结合适当的级配范围可知,还得结合实际情况来增加沥青用量,使其能够很好的满足路面对于抗渗性这一方面的要求。
        3.3 协调措施
        在道路改造工程项目进行中,需要定期组织监理负责人员及项目办召开例会,一方面将目前施工情况及施工质量向各方面进行通报,另一方面对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和具体布置进行宣布。另外针对严重的质量问题需及时组织召开质量整改会议,有利于质量管理意识的提高,使施工措施的及时改进得到保证。
        3.4 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中,必须加强对沥青拌合质量的马歇尔试验。摊铺前需将顶面处理洁净,然后对面层的铺摊实施合理地洒布透层油及粘层油。透油层材料的选择要根据路基面所用的混凝土来确定,如果路面是混凝土稳定类半刚性基层,则应采用慢裂型乳化混凝土。对混合料的摊铺进行连续性摊铺,能够使路面的平整度保持一致。用沥青洒布车喷洒过程中,绝对不能发生流淌现象,保持稳定的喷洒量和车速。初次碾压时碾压两遍,用60~80kN双轮压路机实施碾压,切记车速控制在1.5~2km/h范围以内。然后用大于20t的轮胎压路机实施碾压,车速控制在5km/h,对路基面碾压4~6遍。复压阶段必须保证压实度符合规范标准。采用双轮压路机(60~80kN),车速控制在3km/h以内,碾压2~4遍,将碾压轮迹彻底清除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近年来的道路旧路面改造过程中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问题形式也是多样化,而为了更好的提升路面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必须得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实施,以免出现处理不到位和其他问题。除此之外,还得加强做好路面养护工作,尽可能的降低路面裂缝的发生,为过往车辆提供更好的舒适感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劲松.关于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9(01):361.
        [2]姚为新.关于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0):273-274.
        [3]张敏.关于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J].居舍,2018(07):40.
        [4]李晨.某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7(02):37.
        [5]王玉杰.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6(06):95-96+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