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防老年贫困群体返贫的策略 欧小蓉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欧小蓉
[导读]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409199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助推器。关爱老年贫困群体,是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人最容易成为贫困户,而且就是脱贫了返贫的几率也很大,并且不是个别现象。防控老年贫困群体返贫,让他们过上美好的晚年生活,值得深度思考。
        一、老年贫困群体容易返贫的原因分析
        1.因病因残返贫风险高。一是因病致贫。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交通条件所限,信息闭塞,农业附加值极低,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因为能力有限,不能带着父母外出,只能把他们留在条件较差的农村。这些老年人在家不能闲着,以前由青壮年劳动力干的活落到了他们的肩上。他们是非常勤劳的人,不忍心土地荒芜,能干多少干多少,有时甚至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延长劳动时间。一来是体现自己没有被社会抛弃,还能干活;二来是为了自己解决生活所需,尽量给子女减轻负担。但毕竟是老年人,长期劳累生病的不在少数。再加上他们劳动能力有限,采用传统的劳动工具和务农方法,收成不高,生活水平极低,营养不良,对身体影响很大。有的害怕家人知道了担忧,干脆不告诉他们,自己郁郁寡欢。二是因意外伤害致贫。在农村家电比较多,因为电线老化或者使用不当而起火的例子也有。有的因干活不小心而受伤甚至残废,虽然医保能报销很大一部分,但自己也得掏腰包,因此而致贫的生活困难。
        2.照顾孙辈引发返贫。不少老年人在家不仅要务农,还要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分几种情况:一是子女外出打工把子女留在家中。有的子女为了赚更多的钱养家,把小孩交给年迈的父母照顾。老年人为了减轻年轻人的负担,只有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二是子女离婚小孩交给年老的父母带。现在的部分年轻人缺乏家庭责任感,更多考虑自己怎么过得滋润,一旦配偶对自己有点不好就互相指责、打骂,冲动之下家庭分崩离析。他们离婚了自己不带小孩而是扔给年迈的父母,老年人不忍心孙辈遭罪,无奈之下接过这个重担。三是子女一方去世或双方去世、失踪等原因。有的子女在外的工厂打工,有的在外出车祸,都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到位发生意外死亡,老年人因为不懂法律,也花不起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打官司,得到的赔偿较少,而孙辈只有由自己来抚养,徒增了巨大的生活压力。有的子女因为自己在外面好吃懒做,自己都难以养活,更谈不上赡养父母。孩子留在家中给父母照管,不仅不给钱,还因为怕父母找他要钱而玩失踪,几年甚至多年没有一点音信,老年人也只有接招,独自承担抚养孙辈的责任。
        3.操办子女婚事及繁重的人情往来而致贫。一是因操办子女婚事返贫。在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子女办婚事要非常高昂的费用。新修房屋或者购买新房,这笔费用是挺高的。在农村修建一套砖房要一二十万,这种要求还算比较低的。有的女方要求在城镇买房,要花费五六十万,就算只付首付也要一二十万,加上装修的费用,再怎么也要三四十万。这笔费用对脱贫不久的贫困户来说,压力山大。天价彩礼也是一个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奢侈攀比之风越演越烈。农村结婚彩礼习俗日渐变味,彩礼的要价越来越高,甚至高到离谱。有的女方张口就要二三十万,还不算购买金银首饰的费用。一些刚脱贫的家庭是难以拿出手的。有的家长害怕儿子娶不到老婆,东拉西借,债台高筑。有的深有感慨:辛苦打拼几十年,儿子结婚回从前。可以说这是当前农村男女青年畸形婚姻观带给老人巨大经济压力的真实写照。有的家长认为花费昂贵的费用也值得,以后子女自己还债,子女能传宗接代就行。但想法是这样,事实并非如此。

有的女子结婚后发现婆家很穷,就提出离婚另嫁,离不了婚就玩失踪,再在外面找个男人过活,反正现在单身的男子不少。有的子女结婚后只过自己的好日子,根本不管老人死活,债务依然在老年人头上,有的老年人直到死去都没有还请债务。二是繁重的人情往来导致返贫。农村大事小情都要办酒席,比如乔迁、参军、考学校、生小孩、结婚、丧事等等,名目繁多,以此敛财。青壮年外出了,这笔钱还得老年人支付,让他们雪上加霜,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4.因赌博或民间借贷返贫。一是爱好赌博致返贫。赌博是一种不良习性,自古以来因为赌博而败家的案例不少。有的子女外出打工有充足的钱,处于孝心,不让父母在家干活。这本来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有的老年人无事干,空虚、寂寞,为了找点乐子,去找人玩牌。有的老年人年轻时候就爱赌博,因为有家人管着还有所顾忌,不敢肆意玩牌;而现在子女外出了,没有人看管了,整天就泡在茶馆里。社会上的一些游手好闲之徒,有意拉拢他们去赌博。老年人打牌反应迟钝,视力不好,那些游手好闲者就作弊,把老年人的生活费轻易给骗走了。有的老年人不甘心,输了想赢回来,哪知道越陷越深,欠债越来越多。二是民间借贷致返贫。
        二、预防老年贫困群体返贫的策略
        1.有效降低因病因残返贫风险。一是出台地方性的《关于精准帮扶因病因残困难人员实施意见》。笔者以为,昆山的做法可以借鉴,采用多重医疗保障制度,其中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大病补充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和慈善公益援助,最大限度减轻帮扶对象医疗负担。并且建立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和居家护理制度,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做法。二是推进土地流转把老年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地方政府要多方想法,招引外来有实力的企业或公司入驻,解决土地流转中的各种麻烦,为外来者服好务。鼓励外出返乡人员开展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把老年人解放出来。土地流转出去了,老年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可以去那些公司打工,干点轻活,赚一份外快。三是加强安全防范。村委会定期安排电工为留守老人检查家里的线路,排除安全隐患。对老年人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尽量减少意外伤害。
        2.多渠道解决留守孙辈问题。一是鼓励青壮年把小孩带在身边。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要走村入户,了解每户的情况,对能力稍微强点的,就要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小孩带到打工的地方上学,尽量不要增加老年人的负担。二是上寄宿制学校。现在很多乡村学校具备学生吃住的条件,如果青壮年不能把小孩带在身边,可以考虑这种方式。把小孩寄托在学校里,学校老师要担负起这份责任。三是对父母不尽孝的要实施惩罚措施。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成果,不尽孝者列入名单,在网上公布,让他们在就业、乘坐交通工具等方面受到影响和制约,督促他们转变态度。
        3.制止大操大办歪风邪气。一是倡导婚丧事情简办。严厉制止大操大办,限定办酒席的桌数和收礼金的最高金额。办酒席前要在村委会申报登记,办酒者必须与村委会签订“婚(丧)事简办承诺书”。办酒中政府要派人监督,事后要有结论,并录入档案备查。设置举报电话,对违规行为实施严重处罚,杀鸡儆猴,逐步形成良好风气。二是治理天价彩礼行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出台相关政策遏制高价彩礼。深入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发挥公职人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为群众树立榜样。三是治理无事酒。除了婚丧事可以办酒,其他名目一律禁止。
        4.治理赌博和民间借贷行为。一是禁止赌博行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规范娱乐场所,对不按规定运营的处于极重罚款,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二是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民间借贷规则,引导民间资金健康有序流动。认真清理民间借贷不规范行为,标本兼治,对非法行为严厉打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