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勘查要点浅析 刘爱平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刘爱平 张翠然
[导读] 摘要: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有针对性的进行恢复治理工程的勘查十分必要。
        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  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有针对性的进行恢复治理工程的勘查十分必要。目前采用的勘查手段主要有资料收集、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钻探、槽(井)探等。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专项勘查,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勘查要点
        一、对于采矿作业编制的重新规划
        矿山地质环境的条件主要是自然形成,同时矿藏的位置以及分布密度都会因为环境条件不同而产生差异。相关保护规定的提出、采矿权的下发虽然给予了对应企业、法人相应的扩大开采规模的权利,并且可以在允许范围内变更采矿区域以及开采方式,但是任何一种变更都需要有效的监管以及符合相关规定的方式方法,在变更之前需要向管理部门进行报备批准,这就使得采矿作业的编制问题需要重新谨慎对待。以往的乱采乱挖往往是因为无组织无纪律的散乱开采队伍为了满足小规模的矿业需求而进行的开采作业,对于周边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而在采取了规模化管理以及相关权利的有效审批方式之后,对应范围内的采矿作业以及组织性纪律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按照规定的需求产量进行开采,能够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共存效果,对于周边生物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能够降到最低的程度。
        二、按照法律政策规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在矿山治理过程中,除了依照对应的生产准则之外,还需要遵守法律政策规定。有专门写明采矿权人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这一部分资金将在开采周期之后按照对应的环境损伤程度进行恢复治理,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且按照规定说明,这一缴存数额不得低于对应行政区划的最低费用限额。
        当前对于治理恢复的政策规定,缴纳保证金还需要出具对应的承诺书,在周期内企业本身也需要按照对应义务对矿区内的环境治理状况负责,因为这也属于治理方案当中的一部分,同时国土资源部在后续验收当中也会对于矿业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保证其按照对应规章制度进行生产而不存在安全隐患。
        从多重角度出发进行有效监管之后,矿山产业的发展才能够真正走出以往缺乏管理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产业,真正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及我国绿色进步的总体预期。
        三、勘查工作要点
        矿山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勘查应遵循资料收集→地面调查→专项勘查的工作程序。
        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来源是矿山,已有的资料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勘查设计的基础,通过分析前人资料,初步掌握矿山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为部署勘查工作奠定基础。资料收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矿山自然地理条件资料:主要有地形地貌、气象水文资料、地理位置及交通、区域社会经济概况、土地资源等;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资料:主要有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等;
        3)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状况资料:主要有探矿权和采矿权登记数据及有关资料;
        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料:包括立项申请、监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等资料;
        5)其他资料:如土地开发利用现状、植被分布、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环境保护等资料。
        2、地面调查
        利用矿区已有1∶10000或适宜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以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应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宜包括以下内容:
        1)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与地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
        2)将调查区范围内的地物点(建筑物、高压输电线路、塔基等)、水文点(水沟、水坑、水塘、泉水)、微地貌点(裂缝、陡坎、渣堆、塌陷坑等)表现在地形图上;
        3)对采矿场、露天采坑、废渣石堆、排土场、尾矿库、塌陷区等典型的地质环境问题,应用数码相机记录影像资料,并初步判定其稳定性、危害性、恢复治理的可行性;
        4)对调查区内的地质灾害点,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按照调查表中的内容进行逐项调查,必要时应附素描图、剖面图和平面图;
        5)对地质灾害点要按照灾种填写相应的调查卡片,调查卡片按照地质灾害调查区划采用的各类调查表,对尾矿库、废渣石堆和排土场也要附文字说明;
        6)对地质灾害点、地貌点、地物点、水文点要用GPS进行定位,精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矿山地质环境专项勘查
        矿山采煤沉陷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采煤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通过收集资料,开展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在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区分类,分区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对分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勘查,查明分区内各类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布特征、发育情况等,并根据勘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3.1崩塌(危岩体)、滑坡、泥石流
        对治理区内稳定性差和威胁县城、集镇、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崩塌灾害易发区的所有居民点的崩塌(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应进行专项勘查,专项勘查主要手段有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测试、试验等,具体内容应满足DZ/T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的相关要求。
        3.2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调查采空地面塌陷,采空塌陷的勘查以采空塌陷灾害调查与测绘为主。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空塌陷调查采用实地量测为主的调查方法,调查记录按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逐一填写,不得遗漏地面塌陷主要要素,并对调查点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面图,如图1所示。2)调查采空塌陷发生时间、规模、范围和分布规律;调查矿区的开采起始时间、开采方式、规模、开采矿层、产状、采深采厚比、回采率、顶板管理办法、煤柱留设情况。3)调查地表变形特征和地面塌陷分布发育规律。4)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和以往矿山开采的经验数据,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规定的计算公式,确定地表塌陷范围、深度、稳定时间等。5)采空塌陷区测绘比例尺一般为1∶1000~1∶2000。6)调查地面塌陷的危害对象和成灾情况,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
 
        图1  地面塌陷图图2地裂缝图
        结束语
        对于矿山周边地区的环境恢复问题,不仅需要在工程内部建设过程中予以重视,同时也需要结合相关的生产技术升级,保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于周边环境的维护效果,保持自然生态的一体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步伐趋同一致,才是当前时代发展的最重要契机。对于国家生产资源的获取来说,可持续性的方略才是最为可取的。所以矿业发展需要随时保证与自然环境条件相互结合,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和开采需求制定矿业工作标准,制定完善的矿山环境以及地质保护相关方案。
        参考文献:
        [1]南怀方,赵硕硕.井采煤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初探——以赵家寨煤矿为例[J].新疆有色金属,2014(3):37-38.
        [2]刘超良,孙涛,魏增超,曹诚.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3,24(02):34-36.
        [3]马爱民,谢亚琼.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2):10-13.
        [4]刘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江西建材,2016(2):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