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分析 边境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边境
[导读] 摘要:分布式光伏发电是较为清洁的发电方式,所采用的为可再生的太阳能,和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在电力系统中的装机容量不断扩大,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具有较高的电量占比。
        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3
        摘要:分布式光伏发电是较为清洁的发电方式,所采用的为可再生的太阳能,和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在电力系统中的装机容量不断扩大,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具有较高的电量占比。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进入实际施工之前,需要对该项目的技术和经济性进行分析,评估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性,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电;经济效益;成本预测
        1导言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分布式光伏发电得到快速发展,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建筑拥有较大面积的屋顶,这些建筑也是用电负荷集中的区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具备十分可观的能源利用率,且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其发电污染公害迹象十分低,成为诸多发电技术的优点,这也是我国电力能源发展的新局面。因此对其开展经济效益分析,避免盲目普及、投资光伏发电。
        2分布式光伏发电概念界定
        我国光伏发电在应用形式中有两种存在形式,第一种即在大型地区建造电站的光伏发电应用形式,第二种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形式。对第一种光伏发电来讲,在并网送出中通常比较困难,送出线路较长,建设需要的整体投资成本十分高昂,目前以扶贫项目为主。而第二种缺点十分明显,发电规模十分小,且受制于建筑的朝向,组件的排布及倾角不能处于太阳光照条件的最佳形式,导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效益不高。
        3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分析
        技术性和经济性是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施工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通过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比较分析,决定采用哪种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方案的综合效益最佳。在规划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进行供电区域的现状分析,了解该地区的负荷情况、负荷类型和网架结构等情况;设定目标,如总投入的资金控制的范围等;依照设定的目标,规划设计出各种选项,经过技术性和经济性比较之后,一般可以得出多个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分析各种选项,通过对不同的方案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各个不同的方案的优缺点;决定最优选项,经过分析比较可以得出适合该区域的最佳方案。
        3.1经济效益收入测算
        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来讲,其测算方法比一般电站测算电量的测算方法较复杂,首先需要明确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模式,目前有三种,分别是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和全额上网模式,自发自用模式是指发电量能就近全额消纳。无论哪种模式下,影响光伏发电收入的因素有装机容量、年有效利用小时数、组件每年的衰减率、自用电价、脱硫燃煤电价、标杆电价、补贴电价。


        装机容量需综合根据屋面尺寸、组件尺寸、组件容量、阴影遮挡问题等条件进行排布后确定;年有效利用小时数需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所在的经度、纬度、组件倾角等利用PVsyst软件进行测算确定;组件每年的衰减率,光伏发电项目生命周期是25年,目前市场上的组件衰减率首年约为2.5%,其后逐年约衰减0.7%,25年累计衰减约20%;自用电价各省不同,按国家电网发布的各省电网售电电价进行计算,目前我国工业领域的电价一般选取1~10kV一般工商业用电阶梯电价,时段选取早8点至下午5点,平均计算;脱硫燃煤电价是指煤电企业卖给电网公司的电价,一般省份不同脱硫燃煤电价不同,同一省份除河北外脱硫燃煤电价省内相同;光伏标杆电价按资源地区分类,共三类资源地区,一类地区0.4元/kWh,二类资源地区0.45元/kWh,三类资源地区0.55元/kWh,一类资源地区集中在西北部分地区(青海、甘肃、新疆),二类资源地区集中在西北部分地区、东北、华北地区,三类资源地区集中在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一类资源地区太阳能资源条件最好但是单价低,三类资源地区太阳能光照条件较弱但是电价高;补贴电价通常有国补、省补和市补,其中省补和市补属地方补贴,各省各市贴补不同,国补已由2017年的0.42元/kWh逐年下调,目前标准是0.1元/kWh,随着国家光伏补贴政策的逐步下降,国内光伏平价上网进程明显提速,因此在测算经济效益时,保守计算情况下,应忽略此部分收入。
        3.2光伏发电项目的技术性分析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较为清洁的发电形式,光伏电站并网之后会对系统的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以及常规机组的出力调节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电网电压水平的影响,应要求光伏电站配置AVC控制系统、无功补偿设备等,以满足并网的要求。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需要并网,电网企业需要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故应具有通信系统和自动化控制装置,如光传输设备、调度自动化设备等,以满足光伏电站的技术性要求。
        首先需要进行资料收集,再进行分析和评估。在资料收集阶段中所收集到的资料,需要核实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是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的基础。在对项目进行评估分析中,应重点对所选择的设备型号和技术特性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是否与建设方案一致,施工的工艺流程是否满足组织方案的要求,施工范围内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设备布置区、配料区、工程设施放置是否满足要求。在项目运营期间,应与电站工作人员进行全方面交流,掌握项目运行期间发电情况,项目权属与相关财务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电量数据、竣工建成情况、现场运维情况、入网许可证明、购售电合同、发电设备情况、建筑设施及常规运营手册。通过对光伏发电项目进行技术和经济性分析评估,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项目实施的经济性。
        3.3分布式光伏发电运营期成本测算
        运营期成本包括折旧费、利息、电站运维成本、保险费、屋顶租金。折旧费目前行业内按平均年限法进行折旧,折旧年限25年,残值率5%,此项费用仅用于计算总成本,不属于经营成本,不参与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用于计算利润分配;运营期利息包括长期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是建设投资借款造成的利息偿还;短期借款是指财务净现金流量为负值时需要补充短期借款;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是指流动借款的利息偿;电站运维成本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维护费用,2018年分布式光伏系统运维成本为0.06元/W/年,集中式地面电站为0.05元/W/年。预计未来几年地面光伏电站以及分布式系统的运维成本将持续保持在这个水平并略有下降;电站运营期间的保险包括公众责任险和财产险,以英大保险为例,公众责任险3万元/年,财产险费率0.06%/年;不同的保险公司费率不同;屋顶租金是指投资者为进行电站建设支付给厂方产权方的费用,目前市场价约5元/m2/年,也可以不支付租金以电价打折的方式进行补偿。
        3.4分布式光伏发电效益测算
        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效益,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效益、政府补贴等。在太阳光照较好的季节,光伏上网电量较大,效益较高,并且光伏发电具有政府补贴,故光伏发电虽然初期投资成本较大,但从长期来看,光伏发电项目依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当发现某块光伏电板出现故障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提高发电并网效益。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分析评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依然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发展新能源的形势下,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具有可行性。
        4结束语
        总之,分布式光伏发电是能源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今后还具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技术和经济性进行分析和论证,若经过论证后认为光伏发电项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则可以实施该项目。
        参考文献:
        [1]邹雨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市场,2019(09):61-62.
        [2]李卫民.浅论中国发展分布式光伏能源的经济效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5):71-72.
        [3]朱海东.分布式光伏发电经济效益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8(08):284+290.
        [4]张铭杰.分布式光伏发电经济效益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15(12):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