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景观设计的思考 罗德荣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罗德荣
[导读]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景观设计应当体现农村景观的艺术性、文化性、自然性和实用性特征,注重以农村居民接受的特有景观元素进行农村景观的布局规划,从而达到展示良好农村风貌,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目标。
        岑溪市城市管理监督局  广西梧州  543200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景观设计应当体现农村景观的艺术性、文化性、自然性和实用性特征,注重以农村居民接受的特有景观元素进行农村景观的布局规划,从而达到展示良好农村风貌,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景观设计
        1 农村景观设计的主要问题
        1.1 不符合乡村发展需要
        农村景观的布局规划应当与乡村振兴的整体经济需要相适应,只有符合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才能体现农村景观布局的价值。许多农村景观的规划不符合农村振兴的实际,没能在充分的衡量地域自然禀赋条件,乡村经济发展规模与农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存在着农村景观规划不能因地制宜的问题。首先,存在着景观规划不完善的问题,景观规划没能从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出发,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与自然风貌。其次,农村景观规划存在不可持续性的问题,在农村景观建设的过程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导致农村景观建设处于无序状态。第三,不利于农村特有文化风貌的有效传承,因新兴的农村景观布局方式割裂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没能继承优化的传统文化。
        1.2 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
        有些农村景观规划有较大的新颖性,更好的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理念,但是有些农村景观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没能在充分的尊重地方文化性的基础上进行农村景观的设计。一些农村景观的历史性与文化性缺失,不少农村景观都是自搭自建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周围的环境不协调,甚至一味的抄袭和仿照其它的景观设置。由于没能充分的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不能形成独特的景观造型,因此不利于发挥农村景观的经济振兴价值,没能更好的灌农村景观成为农村名片的重要作用。
        1.3 景观的实用性不突出
        农村景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服务的,因此农村景观必须符合农村日常的实用需要。有些农村景观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但是不具备必要的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未能发挥实际作用。还有的农村景观忽略了一些景观带、集市与街道的死角,没能充分的利用零散的空间,导致一些农村的宅前屋后死角未能充分的利用。由于缺乏对农村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植物等周边因素的合理分析,没能实现农村景观与住宅环境的融合,没能达到自然、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因此不利于提高农村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 农村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尊重传统文化特色
        乡村景观的设计应当具有传统文化特色,注重挖掘的挖掘乡文化资源,强调在保证乡村人文景观气息的基础上进行乡设计。首先,应当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在保证乡村古建筑和飘落原始风貌的基础上突出乡村的建筑文化、布局结构与本土文化,做到把乡村的宗族文化、民间艺术、农业生产风貌融入其中。其次,严防对乡村景观布局的生搬硬套,应当在尊重乡村历史风貌与自然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景观布局。例如,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乡村布局呈现明显的条块分割状,应当根据农村现有的格局风貌进行景观布置,从而更好的彰显农村独特文化风貌,运用特色景观达到传递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2.2 尊重自然环境因素
        在乡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利用自然条件,在进一步考虑乡村的经济条件,以绿色建设为主,根据地方现有的水资源和气候景观布局。实现动态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充分结合,根据乡村的水体面积和自然环境的禀赋,以多种手法优化景观布局形态,更好的发挥生态环境的净化作用,注重农村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达到合理配置的目标。在农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的理念,注重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名木古树的保护,强调更好的保护原有的树木,注重以有效的方式对生活区、农业生产区进行分割,体现景观的规划价值。


        2.3 满足生活娱乐需要
        农村景观的布局应当为人民群众服务,强调基于良好的农村景观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休闲需要。首先,农村景观应当成为农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应当布置必要的亭台、水榭等,在简洁美观的基础上保证农村景观的功能性特征。应当保证农村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其次,应当重点突出农村景观的实用价值,应当有助于农村老人、儿童锻炼身体,做到优化配置场地和器械,有助于农民在田间劳作后获得充分的休息,更适宜农民群众在农村景观中达到锻炼身体和娱乐沟通作用。农村景观只有做到贴近农民生活,实现景观与农民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更好的保护农村环境,优化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风貌。
        2.4 适度的开发旅游业
        农村景观的布局设置应当与农村振兴的主题相联系,应当体现农村景观的经济价值。应当根据振兴地方旅游业的需要进行乡村景观的开发工作。首先,应当在不破坏农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景观布局,适度的根据乡村旅游业的需要设置硬质景观,注重通过各种景观展示出农村地域文化特色,运用一系列有复古风情的磨坊、茶室、手工艺平台达到吸引游客的目标,从而更好的展示乡村气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景观生态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建设农村景观生态需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要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农村生态景观建设进行指导:从超生态系统大尺度开始进行建设,从研究区域—景观—斑块三个层次的空间“异质性”实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建设,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相结合,将自然研究与经济研究相结合,将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相结合,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相结合,从而正确揭示农村发展规律,探明农村科学的生态景观构建发展道路。
        (2)要确定乡村振兴战略中景观生态建设的范围与目标:在进行乡村振兴的建设过程中,要依照不同景观异质性原理,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建设范围,依次确定需要保护的基本农田、生态用地及建设用地的范围,并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和总目标,然后将建设的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依次进行实现。
        (3)对农村景观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全面收集规划区域与规划目标相关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政治、风土文化、习俗等资料和数据。调查中通过对农村中重要、特殊的环境敏感区要进行保护,以此来把握乡村景观的基本脉络。因此相应的农村景观生态建设的方法就是强化对这一地区的保护,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区域的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范围及环境容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对这些生态保护区的不正当开发和过度的土地使用。
        (4)在乡村振兴中要注重景观格局的具体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景观生态建设中,实际的做法大多是通过重塑、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对其在排列方式或空间形态分布的优化组成新的景观结构,通过这些方法使得当地农村景观的异质性和功能性得到改变。
        (5)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保护农村景观生态环境,要把这二者放到一个系统过程中,明确这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因此最正确的方法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乡一体的区域发展规划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据此进行乡村振兴建设。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景观设计应当构建完善的景观规划体系,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丰富乡村景观内容,优化乡村景观的结构体系,进一步发挥乡村景观对农民生产生活的促进作用,达到推动振兴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锋祥.乡村景观的特点及其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J].农业工程,2016,6(5):51-52.
        [2]陈婉冬.保定市大汲店民俗村景观改造规划[D].河北农业大学,2014:33-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