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 宋艳艳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宋艳艳
[导读] 摘要:国家开展水利工程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为人们提供用水,其工作原理是将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地上水与地下水进行交换,根据情况的不同应用不同种方式。
        蒙阴县水利局  山东临沂  276200
        摘要:国家开展水利工程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为人们提供用水,其工作原理是将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地上水与地下水进行交换,根据情况的不同应用不同种方式。利用这种特性可以有着很多方面的应用,例如:防洪降灾,控制水流等等。最大限度的使水资源的利用趋于合理。但是由于在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对水域周边的环境,生态多样化,初始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了部分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稳定,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预计的。本文对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工程覆盖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速、降水、温度、湿度、大气等方面。房屋人口密集地区上空空气的透明度低于水面上空空气的透明度,水面上空空气的紫外线幅度和高于陆地上空空气的紫外线幅度。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当地的大气环流有很大关联性,而水利工程的修建则会改变当地原本的陆地形态,将陆地变为湿地,进而影响到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1 对气候条件的影响
        (1)从温度角度来讲,水利工程的修建会将工程所在地区原本的陆地形态变为水面,改变了此空间内强度和能量的交换方式,进而改变了温度,具体表现是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会逐渐升高。
        (2)从降水角度来讲,水利工程的修建会增加所在地区的水量,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会蒸发,蒸发的水分则会转变为降水,具体表现是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会升高。水库中心的降水量会有所降低,因为受到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导致具体降水表现为距离水库中心一定范围外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会升高。水利工程修建对所在地区降水的影响有:地势较高地区内,迎风面降水量增加,背风面降水量减少;冬季时,由于水面温度较低,水分蒸发量减少,降水量相对较小;夏季时,由于水面温度较高,水分蒸发量减多,降水量相对较大。
        (3)从大气角度来讲,大气是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条件影响最大的方面,具体表现是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大气条件会变差。但是我国的水电站普遍建立在峡谷水库中,占据的森林面积普遍较小,因此对大气的影响不是十分严重。
        1.2 对水文条件的影响
        (1)从水温角度来讲,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水温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库的水温结构特殊,具体是水库的出流和入流温差现象,而水温变化是修建水利工程中不能避免的。同时,水流速度从河流上游到大坝位置会逐渐减小,导致水体性质的变化,长期停留在水库中的水分与大气必然会发生热量上的变化,进而改变水温。
        (2)从水文变化角度来讲,水利工程建设会改变
        水文的循环状态,因为水库蓄水之后,水的形态从河流变为了湖泊,不但会提高水位,还会增加水面面积,进而增加了局部地区水分蒸发量,导致水库周围水文变化。此外,岩石的特性之一便是透水性良好,这表示水库中的水有一定的渗漏概率,地表水位便会升高,并且这种类型的水位升高与自然条件下的水位升高性质不同,因为自然条件下的水位升高导致的流速变化较小,而水库渗漏条件下的水位升高导致的流速变化较大,并且水库不同位置处水的流速也不相同,水库末端和坝前水流流速比较接近自然水流速,特殊位置处水流几乎没有流速。
        1.3 对泥沙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改变上下游河道和水库位置处的泥沙沉降和转移形式,当水库中积满水后,由于上游河道水流流速较小,水库中的泥沙不会随着水流流动而流走,泥沙便会留在水库中,长此以往便会导致泥沙淤积,不但会降低水库的水容量,还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为此,建设团队需要解决水库修建中的泥沙淤积问题,才能确保水库的运行和良好结构。在河道上游修建的大坝会阻断原本的河道,改变河道的运行状态,同样会改变河道泥沙的运行状态,引起河道上游水文条件的变化,进而导致河水拦截能力下降、河流流速降低、河流中悬浮物质沉淀、水库应用年限减少等诸多问题。
        1.4 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后,工程中水体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储存,才能通过复氧过程回归环境,再次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水库提升水位之后,水流流速会变慢,河水拦截能力下降,会增加水流中污染物质的含量,进而影响水质。无论是哪一种水利工程开发模式,均会对水流的硬度和矿化度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水质。水库内水流的温度会出现分层模式,导致水库底部滋生氧微生物,氧微生物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进而加剧温室效应。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建立相应的农业灌溉体系和排泄体系,增加河流的污水排放量。


        1.5 对生物的影响
        受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最大的便是水体,而水体的改变会导致水生生物生活环境的改变,很多生物不能适应这种生活环境上的改变,例如,水位提高便会影响到很多水生生物生长。水利工程修建也会对陆生生物造成影响,因为水利工程自身及水库的修建会占用原本的陆地面积,被占用的陆地大部分是森林,减少了陆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同时,植被的大量死亡会增加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使水库周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成分严重缺失,会同时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造成影响。另外,修建水库会阻断鱼类的活动和繁殖,长此以往,水利工程周围地区的生态多样性必然会遭到破坏。在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会应用到大量建筑材料,如果剩余材料处理不够妥当,便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并且部分施工操作还会直接破坏地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噪音、粉尘、污水,不但会对周围生物造成影响,还会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1.6 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蓄水会改变沿岸地区的地下水状态,靠近水库位置的地下水位会升高,进而增加附近土壤盐碱度,因为地表水分深入到土壤中后,会产生强烈的水分蒸发效应,水中的盐分将会被集中带到地表上,进而造成土壤表面盐碱化。同时,如果土壤中的水分长期没有蒸发和挥发,会降低土壤的肥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导致土壤湿度增加,让农作物根部出现腐烂问题。水利工程对土壤的影响不光是由于水利工程自身,还由于水利工程修建中的不完善设计和施工操作。
        2 如何减少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1 将水利施工相关的管理制度优化完善
        有了相关的制度作为依托,水利工程的建设才能更加环保,高效。所以我们应该在水利工程的不断建设中,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做到双方的有效反馈,实地调研发现不足之处,及时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度。这其中的管理制度并不是单单只对于项目本身,更要增加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条例制度。另外相关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要确保所测得的结果是接近实际情况的,另外在检测的过程中要做到监督与自监督,切要对监督机制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使工作职能中的监督作用得到发挥。通过以上措施的开展,可以使我们测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能有效的规避部分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2 进行水利工程规划时要科学严谨
        规划工作的重点在初期,初期规划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关单位在进行初期的规划时,应该对以下区域情况进行重点考察: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河道内的含沙量,水质的酸碱度,以及水中生物的分布情况。根据检测的结果,采取相对应的保护措施。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水利工程设备附近的水生态环境收到的扰动时最小的。另外在水利工程投入运行期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如若放任自流,造成的影响并不比项目初期的少。所以,工程负责人应该制定一套定期的巡查计划,对哪里需要修复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修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生态多样性的恢复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培训与宣传活动,使有关人员深刻的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时的环境破坏带来的只是一时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带来的经济效益确实长远的。其社会经济效益虽不可见,但是却能提升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好感度。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的实施,是人们自身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保护理念,更好的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发展的确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是我们在发展工业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所以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对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加重视。在国家支持的背景下,我们要顺势而为,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进行建设优化。可是由于我国对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所以我国的水生态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但是只要把握住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做到既保护环境又能实现工业发展,就能实现水生态环境系统与水利工程建设两者之间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高锋.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
        [2]石萍.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16期):96-96.
        [3]税绍富.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J].水能经济,2017(1):287-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