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王琪惠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王琪惠
[导读] 摘要: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我国很多水文资源管理利用者没有认识到水资源管理以及利用的实质,缺乏有效的利用管理机制,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并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情况。
        庆安县水政水资源服务中心  黑龙江省庆安县  152400
        摘要: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我国很多水文资源管理利用者没有认识到水资源管理以及利用的实质,缺乏有效的利用管理机制,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并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水利工程作为调节区域水资源分布、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的重要设施,其水资源生态调节能力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环境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我们在兴修水利的同时,也逐渐注意到水利工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所以,如何在保证水利工程防洪、灌溉等功能要求的同时,保证工程涉及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将成为水利工程设计、实施的重点。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1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概述
        目前,根据现有研究,我们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提出了相应的解释。随着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虽然水利工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水资源分布的正面作用,但是同样也会给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无论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影响,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起到的环境效应会涉及到环境破坏以及环境修复等问题,并且还需要技术人员对维护环境、降低环境负面影响的措施进行讨论。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筹备期间,往往需要对项目本身存在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单独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水利工程正面效应,减少负面效应。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1积极影响
        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虽然会对于周围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但会存在很大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兴建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后,其首先能够针对当地水资源进行有效调度,进而也就可以降低出现洪涝灾害的几率,有效实现蓄滞洪水的效果,对于周围生态环境发挥保护作用。另外,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后,往往还可以针对水体进行优化配置,避免出现断流等问题,也能够具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避免了水污染威胁。当然,因为水利工程项目的运行而产生的大量电力能源,能够明显降低煤炭资源的应用量,进而也可以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2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中必然也会对于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导致原有的生态平衡受到威胁,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同样也不容忽视。比如因为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很容易致使周围绿色植被大量损坏,整体绿化效果受损明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还会对于周围生物产生影响,导致大量生物被迫迁徙,当地的生态环境稳定性同样也就会受到明显干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还会直接对于水体产生影响,导致原有的水体运行规律被打破,水生生物同样也面临着不良影响,水体生态平衡受损;此外,有研究还显示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可能会增加地震等灾害发生几率,同样也会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策略
        3.1优化水利工程环境设计
        水利工程环境规划和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这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在开展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时,需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要素,将保护预案和工程结构施工有效结合,在保障生态环境本身承载力的前提下,开展河流截流、土地淹没、居民迁移安置等工作。例如,在建设施工前期,可以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这些生活生存环境、繁衍条件,在保障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设计出科学的建设施工方案。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加强废水、污水以及建筑垃圾的处理工作,做好防尘、大气污染的保护工作,尽可能减轻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维护生态环境的秩序。


        3.2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预测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原本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预测机制,综合评估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内容,明确建设施工的注意点,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保护预测机制,可以为建设施工提供指导和参考。同时,为了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施工方可以将保护工作纳入施工环节中,转变传统的施工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建设贯彻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流程。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坚持生态平衡建设原则,采用环保施工材料和技术,尽可能地降低污染,维护建设区域的生物系统。此外,加强管理监督工作,完善监测机制,优化生态环境跟踪评价,也是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措施,是维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3.3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和制度
        水利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但是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规范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行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还可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质量。例如,当地环保部门可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监督管理工作,加大惩戒力度、奖励力度,对违反施工原则、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施工行为进行惩罚,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同时,在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环评工作中,可以适当增加环评范围,针对实际影响、可能性影响进行评价,完善环保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实现环评的意义。
        3.4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想要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设方需要有效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保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和态度。首先,建设方需要做好水利工程修建之前的勘察工作,全面掌握工程流域范围内河流的演变情况、泥沙的运动规律、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特性及迁移特性、气候条件等基本信息,在这些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水利工程修建方案,可以有效规避很多问题,同时还能做到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充分了解,进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次,建设方可以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全面了解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能够尽量确保生态环境原本的形态,避免生态环境及周围动物植物受到影响。在开展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工作时,需要确保检验样本的有效性,才能确保检验信息的准确性,并结合检验结果对水利工程及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调整。再次,建立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此加大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强建设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妥善解决水利工程修建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确保制度的有效践行。最后,建设方可以加强对各项水利工程修建环节的控制力度,从每项施工建设环节中杜绝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行为,同时将各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技术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进而确保施工技术的应用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周围生态环境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这也就需要重点从整个建设过程入手进行严格把关,力求更好优化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方案,针对影响问题进行及时防治,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维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1):286-287.
        [2]尚淑丽,顾正华,曹晓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34(01):14-19+48.
        [3]梁波.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02):156-159.
        [4]具杏祥,苏学灵.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07):8-11.
        [5]姜翠玲,严以新.水利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06):547-5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