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民生工程,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前阶段,我国水利工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江河崩岸。要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就要对这一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对堤防工程进行深入分析。此外,过去的生态护岸理念是,以岸坡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建设重点。基于此,文章就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防护岸;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的堤防护岸实际上是两大类工程,分为堤防工程与护岸工程,堤防工程属于挡水建筑物建设,护岸工程则是主要防止洪水对岸坡基础的冲刷腐蚀等。堤防护岸工程施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极为重要,在进行施工时必须依照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才能够保障工程质量,从而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1河道堤防施工技术
1.1堤防填筑
根据工程施工经验可知,堤身是堤防工程的主要围护工程,对于堤身施工,首先需要进行堤身的填筑施工。在堤身填筑施工时,需要重视以下工序的施工质量把控。
1.1.1坝基清理
在堤防坝基清理之前,需要监理人员需要根据设计文件、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基础处理方案进行审核。同时,由于坝基清理是保障坝基稳定性的基础条件之一,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坝基清理。对于坝基清理的范围,一般需要比设计标准高出300mm~500mm。此外,对于坝基清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软弱坝基,需要进行清理,软土坝基的土质内部颗粒之间含有大量的水分,且土颗粒之间的孔隙率比其他土质较大,从而导致软土坝基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差,且该类型的土质具有较强的流动特性。同时,软土坝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其本身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且沉降分布不均匀,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路基失稳现象。因此,为了确保河道堤防工程坝基的承载能力,需要对软土坝基进行加固改良处理,保障其具有充足的承载能力。
1.1.2铺设土工布
为了保障堤防坝基具有充足的承载能力,可以采取加筋土法进行加固施工,主要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与坝基土体充分的混合,形成加筋土,以提高坝基的抗剪切性能,同时土体的抗拉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升坝基的承载性能和强度。土工织物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堤防加固工程中是较为常见的施工方法,其主要可以分为深层软土处理和表层软土处理两种类型。其中深层软土处理的效果比浅层软土处理的效果好,可以有效的发挥土工织物的作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以明显增强的密实度、整体性,减少局部土体因承载不足而发生不均匀沉降。
1.2土方回填
对于水利工程堤防工程的横断面坡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要对地表进行处理,当符合填筑施工要求以后,才可以进行填筑作业。为了确保回填土的强度满足要求,确定分层回填的厚度,可以通过试验段的方式,确定分层回填的厚度,一般分层回填厚度控制在200mm左右,并采取适宜的压实作业方式,从而确保填筑堤身具有充足的承载能力。同时,在土方回填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土料填铺施工,在土料的摊铺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推土机、自卸汽车等完成土料的摊铺,在卸料时需要采用进站法的方式,即需要汽车停留在较为平整的地面完成土料的卸料工作,然后再利用推土机进行平整作业。且推土机作业的方向需要与堤坝轴线的方向平行,摊铺的厚度确定需要结合试验确定,条件不允许时,则可以借鉴同类型工程、同地质类别的摊铺厚度。第二,土料压实,在完成土料的摊铺作业以后,需要利用压力机对土料进行充分的压实,压力机的吨位、辗压次数需要进行试验确定。必要时,需要结合工程实际需求,适当的增加辗压的次数。在压力机辗压方向需要进行搭接压实施工,搭接压实的宽度需要控制0.5m以上。
1.3堤坝混凝土施工工艺
对于大型的堤坝工程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堤坝,其施工工艺要求高,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工艺控制。
1.3.1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
混凝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堤坝工程的质量好坏,选择过关的材料能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产生有利影响。在进行原料选择时,首先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勘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的施工材料,在施工现场需要对采购的材料进行二次检验,确保材料合格规范。
1.3.2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冻性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堤坝施工过程中,其工期较长,不可避免的需要解决低温环境中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在低温环境中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当环境温度低于某一值时,需要提高原材料、施工环境的温度。对于水泥储藏方面,需要将水泥储藏在温度高于5℃以上的暖棚中;储藏砂石的堆场需要设置一定的坡度,从而有利于正常的排水,避免地面积水受冻使得砂石的冻结,且砂石堆的表面需要采用具有一定保温效果的帆布进行覆盖,从而可以避免雨雪进入砂石堆中。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将附着在钢筋、模板上的冰雪进行清理,且不可采用蒸汽进行直接融化的方式进行融化冰雪,避免融化的水在模板底部重新进行结冰。
2护岸施工的相关技术
2.1植被型生态护岸模式
植被型生态护岸,指的是在水向辐射区或者水域宽阔、气候温暖的河床滩地等地形中建立植被缓冲带。选用植被类型时,应当结合实际,选用当地资源较为丰富的植被,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植被适应当地环境也更易存活。除此之外,植被类型也不宜过于单一化。在水向辐射区应用该种结构模式时,要选择地不同的植被类型如湿地草丛、灌丛等。这样不仅能保护物种多样性,同时也保证了建设的景观性。最后,由于植被型生态护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河流的水质,降低河流的浑浊度,使河流中的生物拥有适宜生活的环境,因此,植被型生态护岸适用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林地、草地等。
2.2综合型生态护岸模式
与简单的植被型生态护岸不同,综合型生态护岸混合了多种生态护岸模式。例如,雷诺护垫结合格宾挡墙、偷税空箱结合自嵌块等。由于其复杂性,建设后续的检修和维护也更为复杂,需要水平较高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综合型生态护岸多应用于需要人工进行处理以及河道宽度受限的内河航道,为了选择合适的组合结构,工作人员在施工前,要对内河航道进行仔细的实地考察,分析航道的地质环境和地形条件,根据实际的自然条件设计合理的方案。
3堤防护岸施工管理
由于堤防护岸工程施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中落实施工管理,依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从而确保施工管理能够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保障工程质量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①建立起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并且在施工中不断完善,提高管理效率;②要将管理工作落实到施工全环节中,明确岗位职责,保证管理的有效性;③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对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督,确保管理能够真正保障施工质量。落实施工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技术的完善。确保施工高质量顺利完成。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堤防护岸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把控,针对关键环节的施工工艺,需要经过工艺比选,确定最佳的施工工艺,保障堤防护岸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堤坝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洪涝灾害。
参考文献:
[1]朱子文.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175+179.
[2]桂冬冬,郭长青.水利工程堤防及护岸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2):83-84.
[3]胡传安,丁练军.试论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17(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