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分析 李家国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李家国1 雷雨2
[导读] 摘要:在开展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时,需了解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并加强对技术的创新,充分发挥出技术优势,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更加准确,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使其能够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1龙江县气象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1002泰来县气象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2400
        摘要:在开展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时,需了解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并加强对技术的创新,充分发挥出技术优势,使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更加准确,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使其能够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关键词: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
        1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系统概述
        农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业生产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天气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相关人员专门研制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系统。目前,这一系统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随着技术的日益完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预报灾害,使相关人员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保证农户可以有效操作这一系统,通常会有专门的指导人员辅助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正确使用预警系统。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系统可以提供实时数据,对天气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并对未来天气情况进行合理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意见。目前,在系统中融入一些新型技术,如数字信息技术、GPS技术等,以保证预报预警应急系统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2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2.1霜冻的影响
        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冷害、低温冻害等霜冻灾害。假如某一个地区长期出现寒潮、低温,便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与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严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甚至会出现颗粒无收现象。一般而言,农作物在冬季最易发生霜冻现象,假如冬季温度长期处于零下温度,便会影响和损害植物的根部,最终植物会出现死亡现象。不同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生长条件,包括水分、生长区域、发育温度等,因此在冬季发生低温霜冻时农作物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霜冻,这将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为不同区域的气候之间存在差异性,农作物会产生不同的霜冻灾害。因此,一定要认真观察记录各个地区的气温,为确保农作物的产量,一定要在灾害来临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2干旱的影响
        和其他气象干旱相比,农业干旱具有很多不同之处,农业干旱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作物的生产和种植。对于气象干旱,农田水分在降水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影响下会出现异常或者短缺现象,不过农业干旱,主要表现为降水量出现极大程度的降低,导致土地水分出现严重流失现象,土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裂现象,植物体内水分失衡,农作物生长发育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旦情况变得严重,便会大幅度降低农作物的产量,甚至出现颗粒无收现象。但是,农业干旱的成因不仅仅为气象上缺少降雨,还包括其他影响因素,如土壤条件、灌溉设施缺乏等。
        2.3洪涝的影响
        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夏季,长时间的降水、短时间的大暴雨将造成农田大面积被淹没,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水量的暴涨。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使农作物大量减产,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
        3有效开展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的途径
        3.1完善应急机制
        为了有效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有效提高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应急工作质量。在建立应急机制时,要保证其符合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应急工作的实际情况。首先,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明确工作流程,保证各部门之间可以互相配合,确保预警预报应急工作顺利开展。明确方案后,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工作,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2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基础设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预防工作越发重视,因此必须要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保证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及及时性,应要加强对气象灾害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大投入力度,保证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更加完善;完善应急方案,制定预防与应急计划,使预防应急水平有效提升;除了要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外,还要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质量,使其能够有效发挥出防范和应急效果。在制定相关应急措施时,必须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保证基础设施完善,这样才能减少对气象预警系统的破坏,是预报预警工作能够高效率开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维修质量,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要保证对基础设施的检查有一定的周期和频率,这样才能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检查效果,使设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3完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目前,我国传统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呈现出的问题越来越多,相应的技术已经落后,发布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我国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工作采取的主要发布方式是新闻媒体,这种方式可以使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传达,使相关用户能够及时了解气象灾害,并做好相应的应急和防范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除了要及时发布天气信息,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公众能够了解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及时根据相关信息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协助预报预警应急工作顺利进行;积极扩大信息的覆盖面,不断完善信息发布方式,使更多人能够了解气象灾害信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确保信息得到精准的发布和推广,进一步扩大信息传输方式,可以借助电视、手机APP、短信、广播等渠道,保证人们及时掌握气象灾害信息,达到预防和减少损失的目的。进行宣传和教育时,要保证人们能够掌握应对常见气象灾害的技巧与方法,政府部门必须要提高公众的应急避险能力,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损失,提高应急工作质量。
        3.4重视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指标
        在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工作时,必须要明确预报指标,使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落实。在掌握明确的指标情况下,气象部门技术人员才能根据相应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对农业生产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为保证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指标准确,第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生产水平制定明确的气象灾害预报指标。第二,相关人员要根据本地区常见的农作物和农作物特点确定指标。第三,保证预报指标的建立,可以减少农户的经济损失,使农户能够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防范。当各项指标明确后,可保证预报预警工作更加准确,促进农作物顺利成长,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3.5完善数理统计方法
        在开展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时,必须要进行数理统计。数理统计的水平将直接关系到预测的准确性,在开展数理统计工作时,首先要对之前的天气预测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再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通过数据的反馈情况,找出最有价值的数据,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在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中需要加以分析的数据包括物理概念与生物机理,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后,需对结果进行汇总。在数理统计工作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确保数据得到有效汇总,提高数据的使用价值。要保证分析过程定量化,避免出现主观判断的问题,进一步保证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准确度。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气象灾害预报工作越发重要。为保证预报预警结果更加准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充分意识到气象灾害预报工作的地位,通过准确的预报对气象灾害进行有效防范。
        参考文献:
        [1]彭兴德,王彪,何周见,齐大鹏.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解读及发布问题探讨——以暴雨为例[J].中低纬山地气象,2018,42(06):78-82.
        [2]陆小林,黎玲,陈立东.玉林市气候与主要气象灾害演变趋势分析[J].广西农学报,2018,33(06):36-39+25.
        [3]袁春征.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的实践与发展[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8(06):47-48.
        [4]马超男,孙磊.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及防御措施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245.
        [5]朱鹏,王洪兵,刘惠云.金塔县主要气象灾害及气象预报服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23):212+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