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南省郑州供电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配网作为电网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将电力系统和用户紧密地联系起来,提供电能并且分配电能,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配网的要求越来越多,如: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美观性、节能环保性等。配网作为直接服务于用户的重要环节,其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的出现,导致了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在这种情况的迫使下,需要加大建设配网的力度,对配网进行合理地规划,将配网建设的综合投资效益发挥至最大,让其结构趋向于合理化、可靠性、自动化、安全性的方向发展,使其能够成为智能的配网。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配网;设计;探讨
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的高效、有序运行是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保障,把停电时间缩短到最小才能实现电力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这就要求电力系统的配网组建中不仅要注重电能的稳定、安全,也要考虑绿色环保和运营手段的灵活变化,为数字化智能模式的技术研发和推广使用提供了契机,从用户的利益诉求研究配网管控的智能技术,是社会科技进步以及市场竞争的大势所趋,也是电力行业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和实现长久决速发展的必经途径。
1配网智能系统建设
1.1数据维护和终端管理
自动化配电系统的基础技术支撑是GIS,把配网系统数据接口和GIS运行环境加以优化,使GIS中的图形参数能够实现增量模型和全模型的自动导入与输出,确保初始数据的质量,进而可减少对图形数据的重复维护。选配设备终端时其供电模式宜选用混合模式(电池+系统供电),以减免突然断电或者电源更换对系统带来的干扰。
1.2智能调度
首先是对风险隐患的监测预警及智能报警。借助于数据实时搜集平台以及配网模型结构,按照预先制定的运行计划和检验校核程序设置对配网潮流负荷等典型数据实行智能化自动校核,精准判别系统有无超负荷工作等不良现象存在,对停电计划各时段有无冲突作出全面诊断,分析研判配网薄弱点的预设是否存在漏洞及风险等,为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提供自动化辅助。智能校验给系统运行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了基础的参考数据;对设备停电的关联校验降低了不必要重复停电对供电系统稳定性的不良影响。其次是程序化控制和自愈复电技术。停电、闭环转电以及复电是配网系统典型的操作程序,一方面,按照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安全性自检的制度,应加强配网智能模式下运行状态校核以及逻辑判断的防误机制,把多种操作项目整合成统一集中的操作任务,并将人工操作转化为智能控制,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工误操作引发事故的概率;另一方面,加强配网系统发生故障后的自愈复电能力,对终端故障判别、指示以及主站逻辑判别等进行自动化设置,实现对故障的定位与隔离,从系统负荷以及自动化的程度高低以及应急预案等实际出发,由系统自主选取合适的处理手段,待故障排除之后自行执行复电程序。最后是配网监测系统要具有可定制功能。与传统电网监测方式不同,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下监测功能要以用户的实际诉求为导向,实现监测功能的可个性化定制。这就要求配网接口及图形参数在配网系统内要统一标准,自主网到配网实现供电和保电拓扑网络的无限搜索以及电源网点之间的搜索,对于搜索结果要自动加工成网络关联图加以显示,并进行拓扑着色,提高配网监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程度。
1.3配网数据的深度才它掘
一方面要搭建实时更新的数据库和运行平台,对系统来源不同的图形、模型等数据进行实时搜集、更新和加工整合,创设信息服务集约化、开发环境集成化的开放体系。数据库及平台要兼有数据搜集和加工整合的综台功能,进而为更高级别的应用软件提供充足的源数据,以利于网络模型的创建以及图形数据的维护;另外运用多元化的表现手法以及灵活多变的调度机制对动态数据实施更加丰富的展现和处理完善。另一方面,系统要对负荷的实时特性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对不同类型供电负荷的特点及规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为电力管理及营销决策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数据支持,实现划分供电高峰及低谷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把系统接入方式和市场营销手段不断优化提升,进而提高企业形象和管理水平。
2智能配网设计探究
2.1设计目标
在配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以配电监测终端所产生的作用为基础,设计一个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在配电变压器的运行过程中,实现高精度、高准确性的模拟量以及状态量。将最新测量数据的结果,在最短的时间内汇报给主站,主站就可以自动地进行检测,如果出现故障,会向中心站立刻报警。监测设备的自动恢复,以及电磁的兼容性,可以确保终端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
2.2功能设计
根据制定的设计目标,智能配电系统设计了六大功能。
第一,数据监测功能。定时记录交流电的数据信息,如: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等,以及记录分别在25次以内的谐波电流和15次以内的谐波电压等,统计出这些功率因数和频率后,总结出最大、最小值并计算出平均值,向主站发送相关信息数据。
第二,存储数据报表功能。对月统计的数据信息和日统计的数据信息储存起来。一般情况下,月统计的数据信息可以保留一年左右,而日统计的数据信息只能保存30天左右。
第三,控制开关状态功能。智能配网的监测终端,会对线路开关的状态量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如果开关的状态量变化,就会立即记录变化所发生的时间以及当前的状态,在对开关进行监测控制的情况下,可以读取外部电能表因为变化所产生的数据。
第四,传输数据功能。利用GPRS无线系统,控制、读取外部电表的信息数据,读取各种测量的统计数据信息资料。以此实现数据通讯,可以将远程的参数设置功能、对时功能应用到现实中。
第五,检测故障功能。自动检测变压器的输出电流、电压越限等各个模块,如果出现异常,会收集出现故障的信息,汇报给主站后并立即报警。
第六,自动诊断修复功能。该智能系统对出现的一些小故障,可以自动的进行自我诊断修复。
结束语:
配电系统是电力供应链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在建设智能电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智能配网研究的重点是配网的智能化、科技化。这不仅能够解决配网结构薄弱的问题,还能减小对配网的负面影响。此系统在促进用电客户与智能配网之间互动的同时,完善了电网的运行管理,提高了电网的配电水平,是一种切实、有效的供电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文军.矿井供电系统越级跳闸问题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9(10):107-108.
[2]罗惠雄.EPON技术在智能配网通信中的运用分析[J].电子测试,2019(07):90-91.
[3]何鸿威.城区智能配电网建设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1):25-26.
[4]范华,寿挺,朱岸明,吴延琳.配电网智能分析与管控信息平台的设计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03):32-34.
[5]王顺仁.智能配电网信息集成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7(23):188-189.
[6]梁建宾.大数据下的智能配网的发展研究[C].《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IV.《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201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