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孙苻博
[导读]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关乎着民生大计,同时还能够促进国家农业的发展。
        自贡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关乎着民生大计,同时还能够促进国家农业的发展。经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地区主要采用地面灌溉的方式来对农田进行水利灌溉,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由于水资源短缺,人口基数较大,给农田灌溉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相关单位必须兴建农田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用水的使用效率,才能促进农田灌溉的发展。目前,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利于农田灌溉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旨在推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作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问题;对策
        1引言
        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业分布广泛,因此,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传统农业种植而言,人们通过使用地面灌溉的方式来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虽然这个方法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但是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人口基数众多,这就使得平均人口占有资源量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同时也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实际的农业建设过程中,只有通过对农业灌溉用水量的有效利用,节约水资源,才能有效缓解灌溉水资源缺乏的局面。
        2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部分地区没有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灌溉设备和技术不够先进,同时,相关的灌溉人员没有良好的节水意识,这就造成了灌溉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无法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重视在灌溉过程中先进的灌溉技术的运用,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确保灌溉技术能够跟上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此外,对灌溉工程进行合理的水资源节约能够在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条件下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同时,还可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引起重视,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3.1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不到位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其主要内容就是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要以绿色农业为核心,同时还要符合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来推动农业的发展并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兴建节水灌溉工程。但是,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对灌溉水资源的节约意识,这就无法充分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优越性。
        3.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不合理
        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要目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是,部分地区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并没有结合实际的考察情况,仅依据当地先前的水利工程建设数据进行施工,这就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水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
        3.3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化
        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便是农业,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水平。就目前而言,由于农业现代化起步水平较晚,整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人员缺少一定的文化专业技能,农作物的种植模式过于单一,这就无法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此,相关部门要提高从事人员的专业技能,改变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才能更好的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进而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
        4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问题解决措施
        4.1 提升节水灌溉规范性,对种植模式进行适度调整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全面落实科学化管理为重要基础,相关的管理技术人员要结合当下的先进灌溉技术和建设经验,以建设区域的环境为先决条件,做好科学的管理工作。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结果灌溉工程而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用水量做好调节。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调整好当地的种植结构,尽量减少用水量较大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对于农业生产管理人员而言,要做好对农作物的生产条件的分析工作,不同的生产条件需要不同的管理措施,通过对先前建设经验的分析总结,总结出最适合当地的生产措施,为后期的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影响是不利的。相关部门人员要深入基层,对需要的各项工作做好调查和研究,只有让民众真正意义上了解节水灌溉的重要性,才能引领民众积极加入到建设中来,从而才能发挥节水工程的最大应用价值。

要从多角度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和基本特征做好全面的分析,才能控制好农业种植的生产结构,进而才能促进各项节水灌溉技术的进步,使得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4.2 因地制宜实施节水灌溉,补充充足发展资金
        不同农作物种植生长中,对水分需求具有较大差异性。近些年在农业技术快速发展中,节水灌溉理论研究发展较快,比如非充分灌溉、节水增产机理。其中在非充分灌溉体系全面实践应用中,能保障节水目标全面实现。在今后灌溉工作开展中,要确保充分灌溉能朝着非充分方向全面发展。在非充分灌溉基础上,对作物种植生长需水量、灌溉方式等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对灌溉方式进行调控。此外,相关部门要逐步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应用价值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各项种植技术的合理应用加快水利项目建设,为了确保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需求能得到全面满足,相关部门要扩大资金补贴力度,对于民间个体灌溉工程修建要大力配合。管理部门在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中,要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要求,引入更多民营机构参与其中。对于技术应用设计以及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等,做好项目风险匹配,扩大建设资金来源,保障各项资源能合理配置,加速节水灌溉多项工作高效开展。
        4.3 做好各项设备应用维护,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对各类应用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才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质量,进而才会全面提升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整体效果。对于各类设备而言,相关的检测部门要对设备的运用状况以及质量进行深入的检测,对于检测过程中存在的管道漏水或者灌溉渠道渗水问题要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以此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使用率。如果管道漏水,那么管道和灌溉渠道内部就会积聚大量的水,这就有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无法固定土壤的肥力,同时也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重视对管道设备的维护,要建立科学化的岗位管理制度,确保管理过程的全面开展,以此来确保设备的长期有效运行,进而提高设备的节水效果。
        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现状是不同的,因此,管理部门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农业现状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此来提高农田节水灌溉的效果。在灌溉工程的设计阶段,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地形地质进行勘测,然后就是检测当地农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如何进行最大效益的节水灌溉工作。以区域的气候和环境要素为基础,选取最佳的灌溉措施。同时,对于地区的生活污水、自然降水、地表水三者之间要做好相通工作,只有加强水系之间的联系,才能对不同的水系做出合理的开发和应用。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对区域闸门涵洞的缺陷之处做好施工改造,并通知人员做好定期的检查工作,才能尽量减少旱涝灾害对区域种植活动的影响,进而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稳定发展。
        4.4引入高效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手段
        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手段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传统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用水资源技术、农田灌溉中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以及农艺与生物生产中的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现代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不仅需要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还需要改革创新,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引进和使用。
        4.4.1生物灌溉技术。
        生物灌溉技术主要研究农作物的生理特征,在此为基础上对农作物的生理期的用水量进行有效控制,在一段时间的控制下,农作物的用水需求就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农作物的品质;同时,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即使在矮化密植的条件,也能有效发挥节水灌溉的效果。
        4.4.2 3S灌溉技术。
        3S灌溉技术主要框架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三者之间的结合。通过对先进技术的使用,就能够准确掌握农作物的生长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最佳的灌溉效果。此外,将生物学、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和微电子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智能技术也可以全程掌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通过对农作物和土壤中的水分进行监测,将分析的数据信息统一传送至计算机中,以确保农作物不会出现缺水的状态。只有对现代化农业用水有偿转让机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快速转型和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只有推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才能有效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有效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采取针对性且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节水灌溉效果,进而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会民.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00(030):128,130.
        [2]刘波.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00(006):216.
        [3]刘天军.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科技展望,2017(23):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