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维修保障质量管理改进研究 魏坤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魏坤 夏志申
[导读] 摘要:随着国内民航业的飞速发展,航空公司机队规模急速扩张,飞机维修业也伴随这股浪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飞机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航空公司和飞机维修公司发展的基石之一。
        95988部队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随着国内民航业的飞速发展,航空公司机队规模急速扩张,飞机维修业也伴随这股浪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飞机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航空公司和飞机维修公司发展的基石之一。基于此中国民航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使其逐步走向世界化与规范化,但与发达国家的航空企业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航空维修保障;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大幅度提高,我国的民用航空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现阶段航空公司的规模不断壮大,民用航空与互联网的结合拓宽了航空运输范围与规模。飞机维修专业培养具备飞机维修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未来从事飞机设备维修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包括附件维修、装配和调试,飞机试飞及故障诊断和排故,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外场维护等。民航高职的飞机维修专业是其核心专业,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飞机构造与系统、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机体维修、飞机附件维修、基本钳工实训、钣金成型与铆接实训、飞机调试实训等。大量理实一体课程包含大量的实训操作。维修设备工具是民航高职培养人才的必要的硬件基础,培养飞机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高投入高消耗的专业,维修设备工具保障是人才培养成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飞机维修专业教学的正常运转有重大影响。飞机系统部件繁多、故障复杂的特点决定了维修设备工具专有性强、价值高昂、类型复杂、型号多样等特征。维修设备工具库存管理是手段,保障教学是目标,通过建立和维持持续、稳定的维修设备工具库存供应来保障飞机维修专业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1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方案飞机维修方案的重要补充,也是提升、优化飞机维修方案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有效提升航空器的安全性能。有效的航空器维修管理方案可以实现航空公司正在运行的飞机及其零部件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极大的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维修可靠性管理包含建立警告与非警告可靠性分析系统的方法,也包括飞机安全性监控系统构建。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飞机维修方案的实时监测与调整,进而极大程度上提升飞机运行的稳定性。民用航空器可靠性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航空公司发展的未来,只有切实提升其安全性,才能使民航事业得以长足发展。
        2航空维修保障质量管理措施
        2.1智能决策技术
        航空维修保障质量管理措施之一是智能决策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是飞机的维修中较为常用的电子测试技术,其应用原理结合了人机交互系统、模型库系统与数据库系统,扩大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范围,更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其总体架构包括智能人机接口、问题处理系统、知识库子系统和推理机三部分。在其应用于飞机维修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关键点测试信号的检测,从而实现对故障的识别判断以及隔离定位。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当前的故障状态进行显示,检修人员可以根据显示内容判断出故障的位置、类型以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并采用更换部件、启动备份等合理的解决方式。其应用过程主要是通过建立有限元几何模型,并对其设定参数,而后将其对比飞机的实际运行状况,就能够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应用这一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飞机检修工作效率与质量。
        2.2机内设备测试
        航空维修保障质量管理措施之二是机内设备测试。机内设备测试也称为BIT测试技术,通过运用该技术能够对飞机内部的故障进行自动检测与隔离,使设备故障转移到外场的可更换单元当中。

应用该项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是促进诊断能力提升,通过运用机内设备测试技术对飞机电路板与芯片等部件的测试,能够达到自动进行故障检测以及故障隔离的目的。第二是有利于维修设备、维修过程的简单化,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维修效率的显著提高,利用更少的维修人员与维修设备达到相同效果。第三是能够节省维修费用,应用机内设备测试技术对于提升飞机部件可靠性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能够减少检测与维修过程所需费用。在传统的飞机三级维修当中,主要分为基层级维修、中继级维修与基地级维修三部分。通过机内设备测试技术的应用,使得飞机三级维修过程产生了显著改变。应用该技术对飞机进行检修工作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比如对于基层级维修,运用该技术能够实现对故障的检测和隔离,将其隔离到LRU当中;对于中继级维修,可以通过航空电子测试设备检测LRU故障,在发现故障时将LRU送往车间并更换;在基地级维修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动检测设备将故障隔离至元器件。利用这一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维修成本,如美国海军的调查显示,运用机内测试技术进行维修可以减少维修成本30%。
        2.3做好防护标记
        航空维修保障质量管理措施之三是做好防护标记。部分航空电子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意识到静电的危害性,这种情况会造成维修期间受到静电的影响,进而不能正常开展工作。针对这一问题,工作人员要在适当的位置张贴静电防护标记,以便对设备维修和养护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在防护标记的指示下,设备检修养护人员会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操作方式,尽可能减少摩擦和接触,避免产生静电。值得注意的是,在静电防护标记中,工作人员要确保张贴标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例如,在设备架、印刷电路板和金属航线可换件盒等位置张贴正确的标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些直接使用电源供电的电子设备上,在顶盖或背面张贴防护标记,以便工作人员在对设备维护中,可以提前做好防护,避免出现静电问题。
        2.4优化和改善防护设备
        航空维修保障质量管理措施之四是优化和改善防护设备。在日常维修工作中,除了基本的接地法、隔离法及中和法防护静电外,还可以引进配置一些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比如使用防静电涂液,减少活动组件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在维修车间采用温湿度控制设备,保持温湿度在航标范围内,减少因空气原因产生的静电;配备离子风机,通过风机吹出的大量电离的正负离子,能迅速中和空气和物体所带的静电离子等等。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进入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阶段,所以飞行员在操控飞机的时候,都会依据电子仪表设备反馈回来的数据来进行各种飞行操作,一旦电子仪表设备发生故障,那么它所提供的参数和数据就是不准确的,如果这个飞行员按着错误参数来控制飞机的飞行,那么是很容易出现各种安全故障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重视起航空器民电子仪表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并且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操作,才能保证飞机的安全运用,也才能让电子仪表设备发挥出它真正的价值和作用,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卢翔,郭涛,贾宝惠.基于多目标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典型部件维修间隔确定[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31):373-379.
        [2]师璐.飞行器关键部件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3]韩建茂.可靠性统计在民机部件故障分布中的应用[D].中国民航大学,2015.
        [4]朱海峰.电子测试技术在飞机维修中的应用研究[J].国防制造技术,2017(01):52,53-54.
        [5]于水英.电子测试技术在飞机维修中的实践运用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4):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