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孙国富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孙国富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作为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设施,其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了所处地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目标达成与否。
        宁波荣富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200
        摘要:建筑工程,作为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设施,其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了所处地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目标达成与否。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易受所处环境、人为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混凝土麻面、蜂窝以及裂缝等病害。为对其影响进行控制,相关建设者应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如此,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就能以高效率、低成本状态,服务于所处行业的快速发展进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概述
        1、混凝土结构含义
        混凝土结构主要包含了水、水泥、石子、砂等多种材料。从当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种类通常包含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类型。作为建筑工程结构的主体,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决定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施工的规范性。
        2、混凝土结构特性
        混凝土结构在当前建筑工程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耐火性能、抗腐蚀性、整体性、可塑性等优势。
        整体性主要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与特点,浇筑成为整体性结构。
        可塑性表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关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几何结构形式等的科学设计。再加上混凝土原材料获取方便、整体造价较低,能有效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这就使得混凝土技术在工程领域应用极为广泛。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经对已建建筑工程应用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因施工技术缺陷导致的质量问题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麻面。混凝土麻面是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其表面会存在一些细小麻点、凹坑以及气泡等问题。不仅会增大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还会导致孔洞密布现象出现。究其原因,成型混凝土使用的模板并未得到有效清理、模板拆除作业存在二次破坏以及未对浇水养护湿润处理作出定义。
        2、混凝土蜂窝。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其表面会出现疏松现象。经分析,发现骨料聚集会使砂浆无法达到及时覆盖,使骨料间因长期受空气侵蚀影响而出现蜂窝孔穴。此问题,与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骨料与砂浆间的离析、模板移位与破损带来的浆液渗漏密切相关。
        3、混凝土裂缝。裂缝,作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最常见的质量缺陷,经分析统计,裂缝可被分为横向与纵向裂缝。产生原因:施工过程温度调节所带来的影响;养护施工并未按照既定规范;外部作用对结构造成的损伤。
        上述问题控制,需从施工技术入手,通过提高施工技术的处理操作效果,来强化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稳定性。如此,才能满足用户对建筑物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需求。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的应用控制策略
        1、地基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地基是负责承载的部分,其强度与稳定性关乎整个建筑物的建设质量。为强化地基结构的施工高质量,施工技术人员需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如地基所处的施工环境复杂,还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目前,可供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法有:注浆法与换填法等。此后,就可从根本上提高地基结构的作用稳定性。对于地基施工技术的确定,应综合比选施工材料与设备技术。施工完毕后,还要对地基实际的承载能力进行核验,以保证其作用性能与设计目标一致。此过程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循勘探、设计、施工以及校核等程序进行操作,以保证基础处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2、防水施工技术
        复合涂料,作为运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涂层,其不仅要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一致的防水性能,还要对环境危害进行控制,以避免有毒物质散发至空气环境对施工一线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提高防水处理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相关人员应在外墙钢丝网内进行水泥与胶凝物质的填充。然而,此项操作与建筑工程混凝土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不一致,技术人员应从当前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选用具有降低建筑能耗的材料设备,在保证混凝土结构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就能以可持续状态作用于实践,以推动所处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水泥灌注施工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施工技术,水泥灌浆技术,具体施工过程中,就是将掺入外加剂的水泥与钢筋结构混合使用,来使钢筋与水泥材料形成一个整体。当水泥粘结力经外加剂显著提升后,就可增强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强度。值得注意的是,水泥灌注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操作,以避免灰尘等杂物对水泥灌注施工效果造成影响。此外,还要通过分层灌注来规避离析现象发生。施工处理技术人员还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场地整体进行观察,以保证注浆厚度与平整度的适用性。对于注浆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现对建筑混凝土结构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找出原因后及时处理。
        4、预制桩施工技术
        建筑市场环境的多元化是指建筑施工技术与材料设备水平的提升,在采用灌注法进行预制桩施工控制过程中,需将保证浇筑混凝土的连续性作为目标。具体来说,相关建设者先要把预制完成的混凝土桩打至地基,并固定。此过程,作为重要的施工处理环节就是沉桩,可通过静力压载、锤击法以及振动压载方式实现质量效果控制。此外,预制桩施工技术人员还要对构件的基本特性与地基结构环境进行综合考量,以提高施工处理工作开展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四、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的优化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施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控制,针对各项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协调各施工要素的关系,为施工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另外,还需要加大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立即责令返工。除此之外,合理调配工作流程、合同施工方案、施工流程和施工人员,并加强施工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2、做好安全隐患排除和安全指导工作
        我国建筑行业人口流动性比较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安全隐患排除与现场安全指导工作的力度,向施工人员强调安全施工要求和操作流程,并加强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及时更新并优化施工技术,以满足工程项目建设要求。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是主要的结构类型,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关施工人员需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尤其是要把控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规范性,避免混凝土施工技术不当引发的混凝土裂缝等质量缺陷,促进建筑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等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蒙修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26(1):153,155.
        [2]陈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28–129.
        [3]刘瑜.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9,9(6):154–155.
        [4]马乐许.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73.
        [5]蔡保龙.谈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的技术处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224–225,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