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12319881221XXXX
摘要:随着21世纪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论文针对电气自动化的具体技术特征以及相关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地探讨,并对未来的电气工程发展方向进行预估,电力企业要充分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而实现我国电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技术;解决对策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各界对电力事业也提出更加严格的规范要求,即维持电网运行工作应有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优质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有关电力系统也开始逐步融入到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在此期间,为了竭力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控制的安全性,达成该类技术最优化、智能化、协调化的应用目标,就需要提供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
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安全控制的目的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系统的复杂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均对安全控制和管理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只有做好安全控制和管理,才能确保系统持续、稳定地运行,避免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故障,使故障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处理。如果管理不善,自动化系统还容易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加大安全控制与保护力度后,就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避免数据丢失和泄露,还可以减少网络中的有害信息,确保各项信息更加安全。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设计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各行各业均需要用电,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电,这就会导致用电量越来越大,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电力企业必须要不断扩大电网的覆盖面积,满足更多人的用电需求,实现稳定、持续供电。在加强电网建设的同时,需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否则就会影响到供电质量。在进行电网改造的过程中,电力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地区的限制受到地区的限制,安装电力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到区域之间的电力系统兼容。为实现不同地区电力系统兼容,就要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进行合理设计。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虽然正在逐步受到重视,但其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2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技术的设计水平不高
尽管说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管理活动中,相关设备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价值,不过电力设备水平始终会给整个系统的安全管理造成困扰,特别是在用电量急速增加时,难免会导致设备运转负荷的加大。一旦说有关技术人员未能实时性更新和维修电力设备,时间久了,则会令设备出现严重老化,难以承担过大负荷的输出电量,进而令电力系统催生更严重的故障。除此之外,在这部分安全管理活动中,对于设备的要求也相对严苛一些,一旦说设备难以满足整体的技术规范标准,将不足以落实预设的安全工作目标,严重时更会直接引发一系列事故,令电力系统陷入大规模的故障危机。
2.3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达标
想要长期有效地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应用,就必须要配备职业技能和素质更加高超的职员,可现实往往与之相悖,系统实际运行期间,涉及现场维护人员的水平素质等,通常未能达到上级要求,加上管理方对于生产厂家有着过强的依赖性,并没有实时性对下层职员展开深入性地培训指导,从而难以保障后续电力系统操作行为的规范性、科学性、安全性。所以说,想要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还是要先培育一批专业能力过硬、素质较高的维护人员,同时做好电力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安全控制对策
3.1改进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技术的设计方案
为了竭力保障整个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效果,在接触到有关建筑工程项目期间,从业人员有必要在现场进行深入考察,争取结合建筑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技术方案设计。尽管说和西方发达国家相互对比,我国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我们却可以透过方案设计的改进途径,来做到和建筑体系的紧密贴合和适应,以减少安全问题。如当发现建筑当中各个楼层和房间要展开二次接线时,则可以考虑予以适当程度地简化处理,即引入和使用多功能的继电器。除此之外,更可以选择强化电力系统内所有部分的自动化效果,确保电力系统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以增加整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运行的安全性。归结来讲,怎样更好地革新调整既有的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技术设计方案,还要求技术人员持续考察、探索和补充,力求在持续借鉴发达国家优质化的设计技巧基础上,努力自我创新,令手中的设计方案变得愈来愈实用和完善。
3.2提高工作人员能力
工作人员作为电力工作开展和电力设备保养的主体,除了应当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当具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在日常工作中,电力企业应当定时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在培训中加入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促进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形成,在电力事业的工作中,企业应当为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注意力,并防止一旦故障发生时的互相推诿等情况,为工作人员制定规范。电力事业的工作人员具有特殊性,所以除企业所制定的计划和规范外,工作人员本身同样应当保持谨慎性和创新思维,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3.3加大投入力度保证设备质量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离不开设备的支持。要保证设备安全、可靠,才能保证安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要重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对其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质量没有问题。
(1)要加大对设备的投入,不能只为降低成本而选择廉价、质量不过关的设备。在选择设备时,要做到货比三家,严格保障设备的质量。
(2)要加大对设备的审查,坚决杜绝不合格的设备混入其中,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安全系数。
(3)加强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将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确保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安全可靠。此外,还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对安全控制与管理工作充满责任感,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测试,使其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在培训时,要为管理人员讲解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方法,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该技术是一种可调控的智能化系统和技术,为我国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了稳定的保障,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探索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使这项技术更加完善、应用性更强,从而保障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卢喜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8):53-54.
[2]彭云建,邓飞其.电力系统随机稳定性分析与控制问题综述[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7(03):52-58.
[3]崔凯,房大中,钟德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概率评估方法研究[J].电网技术,2005(01):44-49.
[4]邓燕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问题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9,31(8):77-84.
[5]杜少权,杜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问题和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9(9):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