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给排水防涝系统建设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苏俣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苏俣
[导读] 摘要: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近几年我国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在夏季暴雨侵袭,导致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无法完全承受超标雨水,进而引发内涝问题。
        北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广西北海  53600
        摘要: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近几年我国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在夏季暴雨侵袭,导致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无法完全承受超标雨水,进而引发内涝问题。这也就说明,现如今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仍然不够完善,而海绵城市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也就需要市政单位积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城市排水、吸水能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防涝系统;策略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雨水进行吸纳与释放,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净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里子工程。海绵城市应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确保社会水循环能够与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协同发挥“海绵”作用。“海绵城市建设”实际上是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整治范畴。它重点解决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城市涝灾与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难题,同时也将实现地表水、污水、生态用水、自然降水、地下水等资源的统筹管理、保护与利用,以及缓解热岛效应、提供宜居环境等一系列目标与愿景。经过多年的发展,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囿于过去较为落后的发展理念,中国城市“水”问题日积月累;“海绵城市”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剂良方。在全球城镇化进程中,水是一个城市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缺水喊渴和暴雨内涝并存。如何解决城市“缺水内涝水脏”的难题?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建设“海绵城市”。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然而,道路硬化、填湖造地等工程也使得城市吸纳降水的能力受到影响,有些地方甚至是“逢雨必涝”。这一方面使得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更加受到关注,另一方面也促使更加环保绿色的“海绵城市”概念逐渐兴起。与原来主要依靠城市排水系统、注重水平方向导流的“灰色思路”相比,海绵城市则因其注重城市对雨水的自然吸纳、蓄渗和就地调节而被称为“绿色思路”。
        二、排水防涝与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排水防涝方面,已经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但是单纯依靠管道来实现排水,其效率相对较低,一旦遇到极端天气、降水情况,超标雨水就无法通过管道排出,最终在地表形成大面积积水,影响到车辆通行,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可能会造成人们的财产损失,生命安全也无法完全得到保证。海绵城市建设虽然可以缓解城市排水压力,但是就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其存在问题相对较大,无法保证建设顺畅。
        1、是政府资金投入较少。政府的所用资金,通常是国家补贴,加上城市建设消耗资金较多,缺乏充足的资金注入到海面城市建设中,进而影响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其次,对海绵城市的理解不够充分。由于海绵城市是新引进的一个概念,因而工作人员对于其包含的内容、概念以及工作方向,往往会出现混淆的情况,无法保证其应用的具体性。
        2、雨水资源无法进入城市水循环系统,影响到城市正常水循环情况,城市地下水资源也逐渐枯竭,而雨水资源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对城市发展构成威胁。
        3、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到众多方面,并不是单纯依靠某一个方面来保证排水通畅,因此其建设往往面对工程量大、工程复杂等现状,需要在今后做好一应的统筹规划,保证各项建设工程顺利进行。


        三、海绵城市给排水防涝系统建设的对策
        现如今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通常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城市排水防涝情况,若是不及时地加以有效解决,就极容易引起城市内涝,阻碍城市建设与发展。因此,在今后,相关部门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进程。
        1、深度理解海绵城市概念。目前国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已经予以了高度重视,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将这一项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这也就需要部门工作人员在今后加强对海绵城市相关概念的学习,对于其包含的内容、涉及的方面、主要的作用以及原理、核心理念等方面,都应该作好充分了解,这样才可以保证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指导。在此基础上,部门则要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根据“海绵城市”理念,将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职责、内容等,都加以明确,作好统筹规划,使得整个建设过程都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由于排水防涝工程与海绵城市建设,其工程量、环节都更为复杂,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系统的管理办法,来对各个施工部分予以协调,避免出现工程冲突问题,保证建设工程能够如期完成。
        2、加大资金投入。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求政府在政策上予以较大支持,同时也需要在资金上增加投入,保证工程款项得以顺利进账,用于各环节施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政府在今后就要增加资金补给,结合城市建设需求,为海绵城市建设拨款。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募集资金的方式,来增加资金收入,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使得海绵城市建设更为顺畅。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激励机制,对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投入较多资金的企业,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为提高海绵城市排水顺畅提供充足保障。
        3、最大限度构建原有生态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是要求在原有生态系统上来加以调整,必须要保证原有生态系统自身仍然具有较大活力,且人们要针对其本身进行较好的保护,进而构建起一个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这也就需要设计单位在针对工程施工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因素,以影响最小为要素,来实现城市建设,避免城市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对于原有的城市河流、湿地等应采取保护措施,而在道路规划过程中,也可以应用一些环保材料或者是具有较好渗水性的地面材料,从而保证城市水循环功能。
        4、控制雨水径流。首先,在国家水污染治理规划中应将城市径流考虑进去并纳入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是关键的一步。应通过规划使顶层设计和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尤其在污染严重区域可结合其他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径流污染控制专项规划,在其他地区尽量在现有规划中纳入径流污染控制目标,通过多方案比选,在雨水专项规划设计中尽量从源头、过程及终端全过程来考虑污染控制设施的类型、规模及分布,避免由于规划设计的不合理造成场地及设施在污染控制功能方面的不足或浪费。资金缺口肯定是径流污染控制的一大问题,排水防涝及污水、污泥处理等工程建设会占用大量国投资金,最终能落到径流污染控制的资金可能已很有限。所以,更应该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金,在排水防涝规划以及设施设计实施中科学地融入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尽量避免未来进行径流水质控制时再对基础设施进行艰难的改造,导致投资增加和效益低下,以及难以挽回的城市水环境污染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为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带来较多阻碍,且大部分地表不具备吸水性,雨水只能依靠排水管道排出到城市以外,或者是指定的处理空间。然而由于城市建设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早期建设的管道排水性能不佳,对于城市排水造成一定影响,这也就需要市政部门在今后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深度理解海绵城市概念、最大限度构建原有生态系统、重视顶层设计等方式来加快其建设进程,突破诸多问题因素限制,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学锋.关于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J]. 智能城市. 2019(29):271-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