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景区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沈小明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沈小明
[导读] 摘要: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得以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更多人将旅游作为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以此推动旅游业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受到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冲击,旅游景区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并未重视自身具有的独特性,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景观元素的模仿效果较为突出,不利于旅游景区主体的表现。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摘要: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得以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更多人将旅游作为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以此推动旅游业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受到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冲击,旅游景区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并未重视自身具有的独特性,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景观元素的模仿效果较为突出,不利于旅游景区主体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旅游景区相关概念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现状问题,从而指出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改善措施。
        关键词:旅游景区;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措施
        一部分西方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后开始旅游景区的景观设计作为推动旅游景区开发和设计的重要内容。我国旅游景区设计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我国旅游局于2005年将《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进行发布,我国旅游景区数量高达2万家,5A级旅游景区超过了100家。而新开发的旅游景点以每年1千家的速度在快速递增,旅游景区已发展成为支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旅游景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和不足。
        一、旅游景区的相关概念
        1.旅游景区概念
        旅游景区指的是对游客产生一定吸引力、集观赏和娱乐为一体的场所,具有的美学价值非常高,该区域中景观资源较为集中。旅游景观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宗教建筑、历史遗迹等。同时旅游景区中包括了非常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提供给游客进行休息、游览、探究科学文化等作用。旅游景区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而旅游景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是人文景观、辅助是景区中开放性建筑、设计根本是达到视觉扩散的效果。
        2.旅游景区的特征
        1)观赏性
        旅游景区具有的首个特征就是观赏性,而观赏性也是旅游景区中最为基础且普遍的一个功能。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相一致,其景观都是直接呈现出的,具备审美观的游客能够率先感知到。
        2)文化性
        旅游景区同样具有文化教育的作用,游客在游览旅游景区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奥秘和壮丽,有利于获取到自然知识以及科学知识,同时在游览人文景观时能够了解到众多未知的历史文化知识。
        3)趣味性
        趣味性是指让人们感受到愉悦感、产生兴趣的事物。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休闲放松,同时增长阅历和知识面,其中增长阅历和知识面的目标是由观赏性和文化性两个特征来实现,而休闲放松则是由趣味性来实现。
        二、旅游景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问题
        1.设计主题较为空泛
        旅游景观在设计中需要明确主题。主题能够对旅游景观设计的整体内容进行表示,当设计主题得以确定后,之后开展的所有环境才会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甚至于旅游景区后期的经营推广都和设计主题相联系。然而最近几年景观设计过程中,大多数景观设计均和主题立意不匹配,并未将景观设计内容和景观主题相融合,导致设计内容千篇一律。
        2.缺失文化内涵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景区设计出现了较大变化,影响景区设计的因素包括利益熏陶、设计水平不佳等。其一是大规模的拆迁工作导致在设计旅游景观中受到商业利益追求的影响;其二是出现大批崇洋或者复古设计者,造成大量的亭阁楼宇、甚至于仿日本、仿欧式的景观建筑的出现。景观建筑以高价标榜的不良现象逐渐增加,缺失一定的文化内涵。
        3.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加速,从而出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程,进一步增加了城市建筑面积,导致城市化发展和生态平衡两者间出现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再加上城市建筑工程过于激进,并未做好相关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环境。而建筑工程决策者具有的能力较为单一,导致城市景观在建设中的成本不断增加。

城市建筑工程呆滞能源消耗以及光污染问题逐渐增加。通过对景观大理石进行采用,极大的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平衡性,进而对旅游景观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4.创新力不足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得以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因此也更加重视园林景观设计提出的创意,但是随着旅游景区的快速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景观设计作品同质化的现象,导致目前旅游景区中的景观造型过于相似,并未形成鲜明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
        三、我国旅游景区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措施
        1.因地制宜的建设园林景观
        城市建设的重点就是旅游景区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对人们生活需求进行满足,精华人们心灵,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呈现为健康可持续性。在针对旅游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重视因地制宜的方法,通过全面了解旅游景区中原来的地质地貌特征、民族文化以及树木植被等,有利于社会和自然相融合的园林景观设计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对旅游景区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因地制宜的方法,立足于统筹规划基础上,对设计宏图进行把握,重视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创意和细节,将传统文化和创新思想共同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2.挖掘旅游景区中的文化内涵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文化的不断融入。这就要求我国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具有多元化理念,并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整体发展进行综合考虑,创造出富有活力的旅游景区。同时旅游景区设计还需要和工商业、城市以及交通等相融合,并对民族文化、当地特色进行展示,因此需要对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民族性、独特性进行重点研究。
        3.坚持可持续性与生态性原则相协调
        除了设计旅游景区之外,还需要结合自然环境进行统一设计,有利于整体生态理念的形成,而自然生态环境具有的美观性,有利于推动旅游景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设计旅游景区时还需要遵循生态原则,节约用水,并有效的补充地下水源,有利于能源的循环利用,这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保证生态系统的多元化和完整性。园林景观设计者还需要将植被或者乡土材料等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尽量减少人工水源的使用量,有利于生态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防止出现人为破坏等问题。
        4.重视景观园林设计的创新性
        园林景观设计者和建设者需要结合科学技术的力量,对其创新思想进行解放,通过对现代艺术手法进行不断丰富,根据创新性突破传统思想形成的枷锁,将现代特征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例如将书法雕刻、喷泉水景等时代艺术融入到设计中,通过合理规划形成良好的艺术效果。同时在旅游景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假如大色块植被景观作为镶嵌,有利于艺术尺度范围的扩大,并对艺术空间进行丰富,有利于旅游景区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的相融合。
        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设计学科,更体现了艺术形式具有的雅致性。园林景观设计者需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文化内涵、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创造景观美的同时展示景观艺术作品具有的长久美观性。由此可见,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基于科学化层面上来分析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具有的平衡性,并结合现代科学创造出完美的景观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琰.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现代园艺,2012(20):111.
        [2]井炜.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 现代园艺,2016(16):65.
        [3]郭小芳. 旅游景区地域性景观的创意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4]龚舒颖.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
        [5]丁毅. 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