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张文浩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张文浩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转、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就是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就是在推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云南恒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转、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就是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就是在推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难度较大、内容较为复杂。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整体的稳定运营和安全建设,做好基础处理工作十分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望与同行之间交流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重要性;施工技术;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事业是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毋庸置疑,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想让水利水电工程在促进国家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其中对施工技术的保障是关键。基础施工技术是最基本的技术,也是所有技术的保障,还有基础施工技术在施工质量上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的质量,才能有利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我国所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具有较大规模和公益性的特点,不会以个人名义建造。纵观我国的历史,水利水电工程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如京杭大运河、三峡大坝工程等,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还能够为人民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生活用水,同时也能预防水旱灾害。因此,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所发挥的作用,必须重视基础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质量可以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也为后续的施工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案是保证施工建设质量符合要求的首要条件,还必须从工程的实际建设出发,考虑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主要特征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是一项具备一定特殊性的施工项目,这是因为地理位置、施工环境、工程目标、建设规定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这也使得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相对显着。①水利水电项目的工程量巨大、其所涉及的技术相对复杂。前者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范围大、施工面积广等因素导致的。②水利工程的服务涵盖面十分广阔而且其建设需要较多,一方面要考虑涉及经济利益,而且还要兼顾其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所以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要求相对高一些,这是其技术复杂、现代化体征明显的一方面原因。要想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实用价值有效的体现,就要实现技术进一步升级与革新,这也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水利水电施工往往会被施工天气情况、环境条件等诸多影响,这也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能够不断适应并克服建设环境条件复杂的问题。
        基于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对施工场地的选择充分考虑,不仅避免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而且选择的施工场地应适合施工技术的操作;②针对气候应做好科学的预测及判断,从而采用合适的施工技艺、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工期安排,首先要适应当地的天气条件,其次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极端天气对施工工期产生的影响。需把自然灾害对施工工程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尽可能防止因为气候条件不符合要求而引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损毁问题的发生;最好避免在雷电多发地区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避免自然灾难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1、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主要是针对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岩石地质条件进行广泛的应用。锚固技术能够在保护、不破坏岩体结构的同时,与固结灌浆进行有效地结合。能够使得原本受到损坏的岩体进行凝固、粘合。从而提升地质的承载力、抗剪力等等。让围岩共同受力,提升岩体的承载力,加强结构的稳定性。锚固技术有助于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减轻工作量和减少工作成本投入。能够有效地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外界地质环境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2、桩基技术
        桩基技术是有效的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承载力、抗压力和稳定性的技术。桩基凭借自身的支撑力,能够在穿过可液化土时,将自身做好固定。能够应对自然灾害对基础的破坏,保证土层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桩基能够将上层的荷载传递到深层的土层中,从而保证整体基础结构的稳定。能够有效地应对沉降和渗透问题。桩基的类型较多,包括挖孔桩、端承桩等等。施工人员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桩基种类。
        3、水泥土技术
        水泥土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施工中最常应用的技术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基础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水泥土既是一种施工技术,也可以说是一种施工建设原材料,其原理是将水泥与水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搅拌后形成的水泥土可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强度要求,用水泥土来加固地基,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地基质量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水泥土加固后的地基,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因此水泥土技术也是处理不良地基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来说,采用水泥土灌浆加固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其深度大约在50厘米左右,对于大部分地基来说,通过这种施工技术处理之后,都能够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对地基的承载要求,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由于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地点的土壤密度、质量等因素会对水泥土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采用水泥土加固地基前,需要对当地的土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水泥土的混合比例,从而使水泥土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保证地基的质量安全。
        4、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施工单位提前设计与准备导流方案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导流技术的关键。整个工程设计方案是否周密、施工质量高低与工程成本管理、施工过程的安全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具备专业技能,能够准确合理地设计施工方案。对于这项施工技术,解决施工导流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是采用修筑围堰的办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导流对河床水流进行十分严格的控制部署。为了保证建筑物的顺利施工,可以采用围堰围护基坑的方式,以有效地将河水引入泄水通道之内向外进行排泄,这也是施工导流的关键。当地的地形、温度、湿度及气候等,也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此外,施工人员应在施工前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当地是否处于枯水期,因为在枯水季施工能够大大节约建筑施工成本,节约工程施工时间,因此,准确把握河流的洪枯季节是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结束语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项目之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改善都相当重要,这就要求相关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优化施工技术方案、选择应用合适、科学的技术策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工作的规范性。相关施工团队应积极的创新、更新自身的施工技术,推进基础处理技术的创新,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第.贵州农业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6(23):31.
        [2]雷少雄.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4):149-150.
        [3]彭声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4):26-27.
        [4]王芝法.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要点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04):125-126.
        [5]刘忠华.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4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