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如东县供电分公司 江苏省如东县 226400
摘要:电力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对电力企业的资源投入和监管力度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由于自动化技术引入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出现了许多问题,极大影响了日常供电的质量。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因此,本文将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现状出发,提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管理策略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一种主要依托于相关电子设备、互联网技术用来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的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相较于传统电力系统的优势在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自动化和配电系统管理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意味着电力系统可以将系统数据的计算、储存、分享形成一套自动化处理的流程,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和广度。安全控制系统的自动化则是指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检测监控。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针对检测到的安全漏洞、潜在风险进行警告。监控系统的工作人员则会通过系统提示有针对性的排除风险。最后,配电系统管理自动化是指电力配送过程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递归虚拟流算法,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灵敏度,消除配电过程中潜在的风险。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产生基于市场对于电力资源的高度需求。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我国逐步在电力系统中引入了信息技术,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水平。由于信息技术的引进,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都有了极大的提升。除了供电过程的高效稳定,电力系统自动化还可以通过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监控备份、精细化处理,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详细精准的内容反馈。
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市场对电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自动化不能完全满足市场要求,时常出现供电故障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落后于自动化电力系统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安全管理就受到了密切关注。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现状
2.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层面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容易出现电力故障问题,首先是因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硬件问题。一方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展开本身就存在固有弊端,导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存在宏观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力公司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同时又存在收益与成本的冲突。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备也存在质量不能满足系统需求的问题。
2.1.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问题
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从理论角度来说,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企业还存在差距。对于国外的理论和技术依赖程度比较高。因此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相对较弱。加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推广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制度上的差异,推广的速度和程度都有所不同。这直接导致各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联动水平较低。例如,几次大的城乡电网改造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推广过快不能满足不同设备接口不匹配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设备技术重复建设、缺乏宏观设计的问题。这种现象容易导致自动化电力系统出现安全管理混乱和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
2.1.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备问题
除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本身存在的理论技术缺陷外,自动化的电力系统还面临着设备的质量问题。由于电力公司本身必须考虑成本投入与回收的问题,在设备的采购资金上就会相应进行压缩。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所需要电力设备由于资金有限,质量就会缺乏必要保障。总的来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无论是从自身技术发展出发还是相关硬件设备出发都存在着缺陷。
2.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层面
除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硬件方面的缺陷,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制度管理层面的缺陷。一方面,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时间较短,对于相应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除此之外,电力系统自动化时间较短,相应的制度建设主要还是以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为主,没有形成适合我国现状的制度。
2.2.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制度建设问题
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起步本身较晚,因此在发展程度和实践经验上和先进国家有差距。
我们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制度建设上也经常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经验。这种借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制度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模式也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不能有效促进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制度的自我发展。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制度建设发展较晚、制度借鉴过度的问题之外,我们的制度还存在权责划分不清的问题。责任的落实常常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导致系统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
2.2.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科学管理问题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大范围应用较晚,整体推进速度较快,相应的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同步进行。例如,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一大批高水平、具备综合素质的人员。但是目前,相关岗位的人力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伴随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较晚而来的还有电力公司缺乏相应的统一技术管理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业人员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这虽然有利于发挥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无法实现有效分工,重复或违规操作的现象会经常出现。资源的重复调配会造成经济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整体资源调配效率较低。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策略
3.1提高制度管理质量和相关从业人员水平
从根本上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技术发展跟不上电力系统当前需求。这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前沿理论发展以及基础工作岗位高质量人才的缺乏都有很大的关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依靠一大批既有综合能力又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从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要想培育高素质的从业者首先就必须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学习氛围、学习机会、职业发展上全面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特色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除了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之外,还应该在企业管理制度设计上有所创新。对于权责划分不明导致的推诿责任现象应当明确岗位责任划分。既要把责任划分落实到个人,又要推进领导负责制,提高领导进行管理引导的积极性。
对于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上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导致的“水土不服”问题,应当加强对本企业特色的挖掘,把各地先进经验和企业的自主发展结合起来。以经验借鉴和经验总结共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3.2注重设备质量和统一规划
除了在企业管理制度上的改革,还要注重硬件设备的质量。对于电力公司设备采购质量缺乏保障的问题。首先就要正确认识电力设备质量对供电效率的影响。其次,在资金方面也应该适当向电力设备采购领域倾斜。最后,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不仅和设备的质量相关,后期的正确使用与经常性维护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电力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对电力设备检修频率、标准的规定,以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电力企业的设备除了质量达标和规范使用问题之外,还存在统一性不高的问题。由于缺乏宏观的设计,部分地区和企业存在电力设备接口不匹配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注重宏观层面的设计,推进电力设备生产采购的标准化,提高设备使用的统一性。
3.3科学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工作
最后,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还要注意自动化系统管理工作设计的科学性。对工作人员的职责分配要进行单元式分配,避免重复分配或错漏造成的职责不清。对于电力系统中容易出现的二次接线现象,也应当使用多功能继电器,简化接线的应用,降低由此带来的风险。最后,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要考虑后续发展,提高电力设备的兼容性和拓展性。
结语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事关重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大范围应用是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从制度设计层面保障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有助于各类供电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少颜.试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07):232-233.
[2]宋英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2):102.
[3]聂军.探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19,26(0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