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将多篇相近文章融合在一起,阅读资源丰富、阅读思维活跃,深入文本内部、重视文章表达形式、内部结构等。该教学模式不仅是几篇文章的融合,还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设计,更好的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以多篇阅读文章为核心的阅读形式。目前,已经得到了教师及教育界的认可,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培养语文素养。同时弥补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不足,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后续语文阅读学习奠定基础。但根据目前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看,群文阅读形式并未得到了全面普及和应用,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一、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1. 增加阅读量
群文阅读有助于学生在一定时间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目前,小学语文课本共12册,每册约30篇阅读材料;如果按照每篇500字计算阅读量共15万字。显然,这些阅读量在6年学习中是不够的。为此,采取群文阅读形式可以使学生每次阅读约5篇文章,扩宽阅读覆盖面、增加阅读量[1]。
2. 提升阅读速度
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更多有用的信息首先就要提升阅读速度,作为一项技能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练习。目前,小学一篇500字的精读文章通常需要2个课时,不利于学生阅读速度培养,能力提升。为此,通过群文阅读首先引导学生阅读2篇,逐渐增长至3篇、5篇,长此以往不仅提高阅读速度还提高了阅读技能。
3. 激发阅读主动性
通常语文一篇文章讲解需要1个课时,能够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仅有5分钟左右,其他时间则局限于段落分析、讲解、提问,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听讲、阅读参与积极性不高。而通过群文阅读每课时学生可以阅读5篇文章,内容丰富,有助于激发阅读主动性从而多思考、多倾听,真正的融入到阅读教学中。
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1. 整合文本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主题相似的阅读文章有助于群文教学开展,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将《草船借箭》《景阳冈》《威尼斯的小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作为群文阅读,4--6人为1组,每个小组各自阅读1篇文章并整理出文章中的角色、结果、困难等资料。
随后,重新分组,新的小组坐着阅读不同文章的学生,每个学生将记录的内容贴在黑板上并讲述自己阅读的文章内容。这样一来,40分钟内学生相当于阅读了5篇文章。该教学模式是利用了文章对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水平、阅读效率尽可能提高[2]。
2. 提升阅读质量、巧妙设计
第一,学生之间阅读差异显著,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阅读兴趣等制定课堂目标、教学设计。群文阅读的主要特征是几篇文章主题是否相近,因而要求教师掌握好文章中心,防止群文无序影响阅读思维。笔者建议:开始时阅读量保持在3--4篇即可,结合教学进度适当调整。而且文章并非局限于课本内,也可以结合主题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第二,教学中无需过于强调内容的情感、写作技巧掌握,而是引导学生阅读多篇已经整理好的文章,组织进行思路清晰、主题明确的阅读,才能尽可能发挥群文阅读效果。或者引导学生找出群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分析每篇文章的表现形式、情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活跃思维。长此以往,学生阅读量、思维灵活性将有明显提高。
3. 按语言能力组元
语言能力指的是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让学生对文章有准确掌握且流畅表达所见所感。同时根据需要利用常见的表达形式写作,逐步提升书面语言能力。2016年9月“部编版”教材中各单元以阅读为基础,写作为延伸,写作与阅读联系紧密,强调读写结合,更加倾向于按语言能力组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写、以读促说展开,将阅读与写作、口语表达联系在一起。相比其他教学形式,该教学更好的运用文本资源,激发学生感官从而达到从读至写、读至说的转化[3]。
4. 调动阅读积极性,延伸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阅读内容有限,涉及范围小。为此,教师还需逐步延伸至课外教学,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文章并记笔记,以评比形式对阅读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展示。这样一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激发阅读主动性从而增加阅读量,还可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举两得。
结语:
较传统说教式、填鸭式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有助于整体阅读能力提高、激发阅读思维、开阔阅读视野,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差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文章,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文章中心思想,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秀琴."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9).
[2]张丽欣,陈秀娟.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中华少年,2017(7).
[3]顾兴妍.情景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