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小学教学中,唯有先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的实际教课效果。笔者通过查阅思维导图相关文献,结合实际小学语文教课经验,深入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发现,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需要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提升小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运用措施
新课改下,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引导手段。在小学语文中,通过合理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文章写作、日常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课质量,改善班级管理的效果等。介于此,本文重点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以及运用措施,望相关人士可以借鉴。
一、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还可以称为心智图,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在脑海里所想象的内容,通过图形,汉字,及线条的方式罗列在图片上,这是一个放射状,辐射型的思维表达措施。通过这样的举措,可以令表达者的思维更加清晰,并且能够突出所讲的重点。
二、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对于国内来说,思维导图虽然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但是在很多西方国家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在语文教学中,而且在许多科目教学中均已成熟发展,并且得到了显著的效果【1】。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该技术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宣传,真正受益于思维导图的学生更加屈指可数。分析语文学课的特点,思维导图更加适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并且通过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明显地观察出实际运用的效果。思维导图可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令其在阅读材料,文章写作,交流沟通等各个方面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身为语文教师,应当将思维导图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科学指导小学生,令小学生懂得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并且从中受益,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思维,提升语文能力。与此同时,该举措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令思维导图逐步蔓延到各个学科之中,从而真正地改变小学生以往的思维方法,令小学生受益终生【2】。
三、小学语文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1.依据阶段性选择侧重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期间,需要考虑到阶段性的问题,需要依据各个年级小学生实际年龄段,分析在该年龄段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性格特征,适时改变侧重点,具体方法如下:
(1)低年级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需要练习思维导图最基本的结构,令其懂得怎样运用思维导图,需要优先选择简单,美观,有趣,可视化强的思维导图。
比如,在描述家乡的时候,可以先画出图形,通过一级分支展示要表达的方向,再通过二级分支加入要表达的关键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遗漏,突出表达的重点。
(2)中年级
对于中年级小学生,应当以解析课文,记忆课文为练习内容,重点提升小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3】。
(3)高年级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需要尽力体现出高纬度及立体感,设计思维导图期间,需要将课外阅读,期末复习等各个环节作为练习的主题。其目的是增强小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思维能力。
2.结合传统教学的优点
(1)课前预习
开课之前,小学生可以通过看书,建立对字、词语以及句的初步预习思维导图,这样小学生可以事先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课堂学习
在此期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指引小学生分析文章。另外,可以采取小组探究的方式,不断调度小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完善思维导图。
(3)课后复习
在复习阶段,小学生可将已经学过的文章,各个单元,所学的字词句,文章之中的修辞手法等进行总结,从而建立思维导图,既可以是整体的复习导图,也可以是局部的复习导图。在复习期间,小学生还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思维导图设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需要考虑到劳逸结合等因素。
四、建议
1.所选的思维导图,需要尽可能展现出图的特点,不能简单出于形式,需要彰显其立体结构。
2.在运用思维导图的期间,可以适当结合小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完善思维导图【4】。
3.对于思维导图的美观不能要求太苛刻,应当以使用效果为根基。
4.设计的思维导图需要注重各个知识点的关联。
五、结束语
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显著地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对于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深源的影响。身为一线教师,需要不断探究新的方法,结合以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势,探究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加以运用,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苏斌.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44.
[2]朱晨.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语文复习课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3]汤金琴.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苏州大学,2017.
[4]王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