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二语文诗歌教学课堂样态案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梅彩华
[导读] 随着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愈发的艰巨
        摘要:随着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愈发的艰巨。诗歌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二又是高中三年承上启下的衔接阶段,如何在高一的基础性教学上提高难度实现与高三甚至于高考水平的对接,这对语文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探寻新高考环境下高二语文诗歌教学课堂样态也对语文教学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关键词:新高考;诗歌教学;课堂样态
        引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随之而来的课程设计以及教学理念的变化也促使着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在高二学年这个重要的衔接时期,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把课堂教学当做基点,把语文诗歌教学作为突破口,研究探寻语文诗歌教学课堂样态,实现语文教学的瓶颈突破。以好的课堂样态为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科吸引力,提高学生在语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语文课堂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教学样态现状调查及课堂样态行动研究
        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由于考试仍然是教学的风向标导致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语文课堂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在为应试教育服务,教学样态没有得到本质性的变化。诗歌教学也是如此,在大部分的诗歌教学中知识点讲解和内容背诵占据教学主流,在诗歌情感共鸣和综合理解方面的教学占比明显不足。除此以外,很多学生由于语文是母语的原因导致对该学科的重视度不高。
        语文教学理想的课堂样态应该是“教与学相辅,思与辨相成”。在诗歌的教学中更应该如此,首先要寻找教师和学生的连接点,实现“教”与“学”同步进行,活跃课堂的互动。其次,“思”与“辨”也要实现统一,课堂不是传输知识的平台,而是让学生有思考的吸收知识的媒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优化课堂样态。
        二、诗歌教学的内涵特征及教学样态的关系研究
        诗歌短小精悍、言简义丰,通常以形象生动地语句表达丰富的情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诗歌短短几句话中就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也应走出应试化、片面性的圈子,更多的关注诗歌的内涵特征以及诗歌中流露出的人文情怀。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通感”能力,自发、自觉的感悟诗歌的文化内涵。
        注重诗歌文化内涵特征的挖掘,这样侧重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当然也要有相应的教学样态为教学助力。

教学样态应该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教学范式,课堂教学样态的形成途径与方式主要有三种:课堂教学理论的演绎、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以及课堂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样态的关系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由理论到实践的演绎,再由实践经验总结出新的理论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样态的形成途径是稳定的内容却是可变的,追求不断地进步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三、新高考高二诗歌教学设计案例搜集与研究
        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教学向来是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好的教学设计、高效的课堂样态显然会使教学事半功倍,有助于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拿高中课本中经典的诗歌《蜀道难》为例,完美的教学设计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的,由于诗歌教学的特殊性那么则设定阶梯型的教学目标作为诗歌教学的课堂样态。将教学目标按照难易程度分为三个等级,《蜀道难》的一级教学目标为积累基础知识,如其中的意境、声韵等艺术手法;二级教学目标为培养能力,通过阅读《蜀道难》鉴赏其中的艺术手法、想象夸张等艺术特色;三级教学目标为情感培养,“写诗以言志”诗歌中的激情、放达以及诗人豪迈、豁达的情感是要通过培养通感才能体会到的。设置阶梯级教学目标后还要抓住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蜀道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中所流露的诗人豪迈旷达的气势上,其次还要借助于逐层分析法,探究《蜀道难》的情感主旨感受诗人李白在困境中的洒脱,同时也是进一步的了解诗人。教学难点要放在李白激情豪迈、豁达乐观的诗风鉴赏上,鉴赏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鉴赏才能产生自己的看法,也是将诗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的重要一步。
        课堂样态首先要由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构成,其次还要根据实践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如加入小组互动环节、设定自主鉴赏时间、增加课堂提问机会,以及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可视化诗歌教学。在现实需要和不断探索中寻找更高效的课堂样态。实现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目标,打造完美课堂样态。
结束语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下高中语文需要做的探索还有很多,高二语文作为重要的衔接期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突破诗歌教学这个重点与难点,寻求探索有效的课堂样态,进行高质量的课堂设计以实现语文诗歌教学的进步,是目前在高考改革状态下对语文课堂的新探索。但我们深知改革是不断进步的过程,并且改革过程也会常态化,高中语文诗歌课堂样态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必当砥砺前行,为更好地与语文诗歌教学更成熟的课堂样态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先富.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C].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2-23.
[2]杜军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C].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2019:151-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