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具’、‘次’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文’、‘次’等7个生字。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两个谜语,好吗?不过老师有要求,听好: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身体有圆也有方,常在铅笔盒里装,要是写错一个字,它会马上来帮忙。 (橡皮); (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尺子、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写“文”字,出示田字格。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具”字吗?你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同学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就记住了这个字,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小朋友,她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玩具的呢?
翻开书P82页,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2、现在让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的生字读的怎么样?
会读了,很了不起,如果能把他们记住才更了不起呢。谁有好办法把它们记住吗?
预设: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一撇加一个“去”字,就念“丢”
生2:海-三点水——每。
“新”这个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吗? 斤字旁 断 斯 斧
我们以这个“新”字作为火车头,开给它组词开火车怎么样?
看看哪一列火车的车厢最多。
三、研读课文,读好对话
1、生字会读会记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平时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文具的?
预设:生1:我用完铅笔把它放进文具盒。
生2:我的同桌用完尺子就扔在桌子上不管啦!
好,同学们说这样的习惯好不好?
2、老师这里有一幅书上的插图,你知道他是谁吗?(贝贝)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1: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
生2:贝贝和她的妈妈在说话,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师:你观察到了人物,还完成了他们之间的对话。
那我要请同学来模仿一下,妈妈是怎么说这句话的?
指名读这句话。师:我要采访一下,妈妈你当时心情怎样呢?
(有点生气,有点责备,有点吃惊)她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呢?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了解人物,感受人物心情,为下一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师:你很了不起,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那咱们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关于这幅图的呢?(1到3自然段)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的1到3自然段看看妈妈和贝贝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
4、现在谁能用上书上的话说一说,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呢?
因为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刚才这两位同学用上了一组关联词(一……就……)
怪不得,妈妈要生气了,因为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齐读)(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所以妈妈生气责备地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课件)
5、那贝贝是怎么回答妈妈的呢?
现在我请两个同学来演一演妈妈和贝贝,一位同学读旁白,咱们来读读第3自然段妈妈和贝贝的对话,其他同学是评委,认真观察和倾听。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感受到了人物的心情,从而读好了人物的对话,希望下次咱们再读人物的对话时也能像刚才一样去体会,这样咱们的朗读才能更吸引人哦!
四、聚焦语言,品味“家”
1.面对贝贝每天丢文具的事,妈妈是怎样帮助贝贝的?请把妈妈的话用横线画下了,再好好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
妈妈说:“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3.贝贝有家,我们有家,文具也有家,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妈妈的话!
4.学习“办”字,重点强调“先中间后两边”的书写规则。
5.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延伸:
我们到底要怎样做到爱护文具呢?下节课再学!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文具的?以后打算怎么做?
2.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教学反思: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文字活泼,且配有三幅生动有趣的插图,适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他们由于年纪小,自理能力较差,丢三落四是常见的事,丢了不去找也不足为奇。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就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文具都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以后都认为文具的作用很大,可是很多小朋友不爱护文具,把文具都弄丢了,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文具的家》,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并提示学生仔细看课题。接下来老师给学生范读了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
在识字环节,我出示了要求掌握的字,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学生先自由读,再找让学生开火车读,还有闪电读词,等多种方法认识词语,最后再让学生造句。在教学过程中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读课文,说一说贝贝是怎么做的?并以小组学习讨论大家喜欢贝贝吗?为什么?教师给予了学生提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了与组员合作,明白要爱护文具,同时让学生读懂妈妈说的话,借助儿歌,理解文具也有家的道理,让文具回家是这节课的主旨!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爱护文具,做一个爱护文具的好孩子。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爱护文具的具体做法,想一想自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具的?
整体来说,课程的设计目标达成了,注重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突出重难点,循序渐进地完成了课时目标,紧扣语文要素,落实了语文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