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孙景虎
[导读]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并不是信息技术手段与数学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并不是信息技术手段与数学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融合,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活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利用信息技术促使学习方式改变,呈现学习成果。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有效融合
         正文: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能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粗浅地谈几点感悟: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并怀着一种期待,渴望新课的到来。信息技术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情境:小朋友们,今天图形妈妈带着她的小宝宝们来和你们交朋友了,你们知道小宝宝分别叫什么名字吗?这时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各种平面图形,比如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及正方形等。孩子们立即被色彩绚丽的图形所吸引,并积极主动地给它们起名字。这样不但唤起了小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营造学生探讨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容易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课本中较为复杂的或不好讲清的知识进行模拟演示,使知识更加直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圆柱体积》时,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老师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直观演示:制作一个圆柱体,将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之后再将圆柱切开,通过动画将这些碎块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通过反复演示,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近似的长方体与最初的圆柱体体积是相等的。再借助课件向学生演示这个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体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进而推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这种方法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活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结合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我们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如在《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利用媒体在屏幕上展现“激流勇退”、“浪波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等游乐项目,勾画出他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乐园,在观察中发现平移与旋转现象,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使学习方式改变,呈现学习成果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我学习的平台,在教学《时、分、秒》时,老师把相关的学习资料做成了一个网络型的教学软件,把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学习看钟表、趣味练习以及一些课外的内容精心设计,合理编排,使之成为一个虚拟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地确定学习进程。如果有些同学学完了新内容,还可以选择相应难度的试题进行智能测试。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还可以浏览一些课外知识,如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等。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另外现代信息技术有准确、方便,呈现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可以采用投影仪等将小组探讨的结果呈现给教师和其他同学来学习交流,迅速准确地呈现学习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教学方式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变革了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学生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范广杰.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 中小学电教:下, 2019(3):60-61.
2、王娟. 聚焦核心素养——巧用现代技术提高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J]. 考试周刊, 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