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级的孩子们由幼儿园升入小学,不只是换了一个学校, 他们还正式进入了系统而严肃的学习知识阶段,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的情况。孩子们学习数学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老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 解决方法
(一)、课堂常规问题
由于幼儿园课堂和小学课堂的巨大区别,加上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高,新入学的小学生常常听到上课铃声也不能及时回到教室或听到上课铃声才去上厕所。上课时常有吵闹声,有同学四处走动,钻桌子下等违纪行为。这些行为也导致一年级新生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二)、已有知识结构和新知识重复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一年级初期学习的10以内的读写, 这些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课时,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不需再学,导致10以内数的意义认识有所缺漏。 很多同学也在幼儿园里学会了简单的10以内数的加减的计算, 但要在此基础上学习这些加减算式的含义,已有的基础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也想尽了各种办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但总是能轻易地被出其不意、层出不穷的意外因素分散。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
(四)、缺乏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不仅不太会认真听老师上课,小组合作时,也不能听取他人意见。 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总有同学没有注意到。应该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就不那么“理所当然”,更不容易“水到渠成”了。
(五)、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老师提问时,许多同学积极高举小手,叫起来回答却结结巴巴,回答不上来,或者表达的不准确,需要老师“翻译”。
遇到上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
一、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对于一年级新生,应该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进行一段时间的入学教育。具体可以通过:
1、儿歌明要求。前一、二个月的课堂上要多用儿歌让学生了解课堂的要求,如:“小腿并并拢,小手放桌上,身体坐坐直”,“小嘴巴不说话,小眼睛看黑板”。
2、 榜样做示范。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 让学生模仿好的孩子。 表现突出的孩子可以给各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奖励小红旗就十分有利于课堂的激趣。
3、 渗透自觉行为。 开学几周以后 , 就可以尽量减少儿歌等机械语言,向孩子们输入一种自觉的观念,让孩子们感受到自觉的光荣。
二、日常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选项
1、集中精力做事情的习惯 。 无论做什么事情 , 都要要求孩子专注, 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2、认真书写的习惯 。 在学校老师要这样来培养学生,作业不多,但一定要严格要求:工整、认真。
3、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完作业要及时将书本作业本放回书包。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或老师求助时, 家长或老师不能马上告诉孩子答案, 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 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给孩子一定提示,要让孩子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 。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 。 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
三、努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想方设法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的资源将抽象、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比如,在课堂开始, 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当知识内容学习完,可以用一些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学习内容。
同时给予适当评价,让学生保持兴趣,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家校合作,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家校联系的各种平台,和家长合作,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1、 利用家校联系平台 ,老师、家长相互通告情况。老师告知家长孩子学习情况 , 了解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对于问题学生, 及时的交流能方便老师制定更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2、 利用家校联系平台 , 布置学习任务 , 告知家长学习要求。 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可以利用短信告知家长指导孩子的方法。 如口算能力的培养, 每天作为作业通知家长进行口算训练,不会出题的家长,教会家长从课本,练习册等中抄出题目,模仿这些出题,反复练习。
3、利用家校合作平台,要求孩子在生活中用数学 。提醒家长在带孩子外出购物游玩时适时让孩子尝试计算购物花费,乘车人数等,让解决问题从课本具体到生活中,也让孩子发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孩子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让家长明白,提出问题能力很重要,孩子不会提问题也就不会解决问题。
4、利用家校合作平台,及时了解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情况。在发现家长对孩子学习有所放松时 ,及时提醒家长。
一年级是所有学习的入门阶段, 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 都要想尽办法创设一切有利于孩子学习的条件,让孩子进入愉快而又充满挑战的学习氛围中,略显枯燥乏味的数学,尤其需要。
参考文献:郭梅. 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激趣[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z2):93-94.
钮英敏.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激趣方法[J]. 学周刊, 2012(2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