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学科在高中所有学科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其他理科学科的基础,对学生的理科成绩有直接影响,甚至影响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效率。作业是教师得到教学反馈的一种方式,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内容指引方向,数学作业的布置十分重要。教师要及时分析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上存在的教学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做出具体的优化策略,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推动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策略
一、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和要求
(一)作业的重要性
作业充当着教学和学习交叉点的角色,是一项可以巩固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师课堂所讲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作业可以帮助教师验收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手段,帮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也是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将课堂教学进行延展和拓宽,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新课程改革对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帮助学生跟上社会发展潮流,满足个人与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贴合实际的、有教学意义的、具备挑战性的。在布置作业时,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充分展现作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思考、同学之间合作探讨等方式完成作业,发挥作业的效果。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现状
(一)作业的布置情况
首先,作业内容的布置决定了作业的质量。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一直是教师承担着布置作业的角色,结合当天数学课上的学习内容和班级中学生的数学水平,立足于教学的进度进行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作业的权威性和系统性,但是缺少了针对性和具体性。学生没有选择作业内容的权力,很少会有学生与学生互相布置作业的情况,或者在布置作业时结合学生的意愿和建议。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作业,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作业内容,提高对自己薄弱环节的练习。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写作业的热情,产生抵触作业的不良心理,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热情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作业缺少针对性。教师一般会利用练习册和试卷来布置作业,这些习题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进行练习,但是缺少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针对性训练。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可能会跟不上作业难度,失去学习的信心;数学基础好的同学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聊,失去学习数学的探索精神。
最后,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作业基本都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很少会有创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教师对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和数学成绩尤为关注,忽视了素质教育的进行,忽视了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原则。
(二)作业的批改情况
教师是批改作业的主导者,很少会出现学生与学生互相批改的模式。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会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来判断对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养成。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只是简单的画对勾画叉,以判断对错为主,缺少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剖析,也很少会写鼓励评语来激励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与教师无法有效沟通,导致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加深,影响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三、如何提高作业的质量
(一)立足于教学重点布置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先对整节内容进行了解,明确本章节的教学重点,看看哪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哪些是学生需要了解的。立足于教学大纲来布置作业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作业的数量,避免题海战术,同时还可以紧跟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完成作业,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当学习到“三角函数”的时候,学会转化三角函数、掌握简单三角函数的数值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扎根于这两个部分,舍去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题目。
(二)采取学习小组批改作业的形式
高中的教学工作非常繁重,教师的工作量很大,面对全班大量的作业,教师一人难以兼顾。这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小组中采取学生互相批改作业的形式,提高批改作业的效率。例如,在选择小组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对组内成员的作业进行批改纠正,出现错误的题目在组内开展讨论,一方面可以巩固组长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纠正的针对性。
(三)合理使用“错题本”
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出现错误的时候,可以把这些错题积累在“错题本”上,在复习的时候重点复习“错题本”里的内容,强化自己的弱项。对于错题多的学生,如果要求将错题全部积累,会让他们产生抵抗情绪,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让他们分析这些错题包含的知识点,考察的知识点相同的题目选择一道典型的进行积累,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提高“错题本“的使用效率,把“错题本”的教育效果发挥出来。
结语:
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要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贴近生活实际。通过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达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效果,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徐梅.新课改下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尝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8).
【2】王明达.新课标下高中课后作业布置的现状调查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