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范江华
[导读] 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高速发展,特殊教育也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从业者的注意
        摘要: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高速发展,特殊教育也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从业者的注意,特别是小学数学培智课堂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当中的实践手段。所谓的培智课堂,其实就是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面加入了更多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诸如多媒体技术配合教学,旨在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引导特殊学生学好数学,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将数学知识积极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因此,本文就特殊教育中培智数学课堂教学简单阐述几个有效性做法。
        关键词:特殊教育;生活数学;培智课堂
        特殊教育的学校选用的教材相比普通教育学校简单,也更加生活化。但是,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理科课程,学习的难度仍然存在。所以仍然要求从教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储备以及科学、正确的教学方式。数学的学习同时又和平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具体的课程内容,还是相关的思维思想,几乎来自生活,又可以回归生活。培智课堂的概念就是围绕着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积累知识的同时积累生活经验,引领特殊孩子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中去。
        一、建立和维系健康的师生关系
        在学习的过程中,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同时发生作用,影响着人们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兴趣。老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足以证明主观因素在学习当中发挥的积极性作用。那么,特殊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自己主观好恶的影响。所以建立和维系健康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积极地学习这门课程有着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尝试打破为人师长的严肃的刻板印象,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学习物体的计量单位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展开教学,传到哪个同学手上,那么这个同学就需要给老师提供的物体和数据后面加上适合的计量单位。像如,老师说一个桌子长130什么?拿到花的同学就应该相应地回答“厘米”。回答出来的同学,老师应该对他们进行表扬;而那些没有回答出来的同学,老师应该进行鼓励式教育。
        除此之外,在下课以后,老师也应该主动关心同学的动态。及时找同学谈心,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想法;询问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意见等。
        二、寓教于乐,情景式教学激发孩子参与热情
        特殊孩子相比其他孩子,可能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像如,有的孩子专注力不够,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分散注意力等;有的孩子则是理解能力差,尤其是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和定理,一时无法消化。这时候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讲解式的授课方式,而是采用一些情景式的教学,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进行沉浸式教学。
        比如,简单的十以内的数字学习,对于一般孩子来说可能很简单。但是对于特殊孩子来说,可能就有一定困难。

在完成这一节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假设一个情景:圣诞节到了,圣诞老人要给每一个小朋友准备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全部包装成一份份精美的礼包,而且在上面编上了编号。小朋友们需要用丢骰子的方式获得圣诞老人派发的礼物。骰子上扔到的数字就是对应的礼物编号,比如扔到数字3的小朋友,将会获得圣诞老人的3号礼物。其实,扔骰子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游戏的过程,也是带领着学生学习数字的过程。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还能让他们记忆深刻。
        三、数学学科联合其他学科进行综合教学
        我们知道,数学学科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和其他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性教学。而且培智课堂的本质也是生活化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多科交融的综合性教学是趋势,也是科学的做法。
        比如,几何图形的学习当中就可以运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像长方形、三角形这些图形,可以运用美术课上的绘画方式,将不同的图形涂上不同颜色,用这些图形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再运用手工课上学习的技巧,将这些分开的作品拼在一幅大的纸上。甲同学用圆形、长方形绘制了一个圆顶房子;乙同学用正方形、长方形绘制了一张桌子;丙同学用三角形、圆形绘制了太阳,这一组同学绘制的“作品”经过剪切、拼接,就可以变成一幅完整的画,主题为“阳光下的房屋”。
        四、调动各种感官,降低学习难度
        在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考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这对于特殊孩子来说会出现障碍。所以老师应该引导孩子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用感受的方式来学习,降低学习难度。也就是把抽象化成具象;复杂化成简单的做法。
        比如,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单纯地讲解小时、分钟、秒这些知识点是很枯燥的,不容易接受。但是,如果采用调动感官的方式,从听觉上用音乐的形式,教孩子们唱关于时间的童谣,“跑得最快的是秒针,个儿高,身材好”等。从感觉上,让孩子们举起自己的手臂,分别摆出十二点、三点、九点等特殊的时刻。从视觉上,老师可以拿一个挂钟当堂示范,“拨动一圈秒针,就是一秒。”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特殊个体和一般孩子一样,不仅拥有学习的机会,而且能够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加积极健康地成长,以一个阳光正面的心态走进社会。小学数学的学习属于初级阶段,带有启蒙和普及的性质,培智课堂的打造就是为了帮助特殊孩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桂香.探究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110.
[2]桂知旻.特殊教育中如何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构建数学概念[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42.
[3]刘尼尼.直接教学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7(24):5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