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分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248
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农业建设纵深发展的发展也到了关键阶段。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各地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地推动并践行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投入,有效提高农业经济化管理和农业科技现代化进程。近几年政府无论是对惠农的政策还是强农的支持都呈现出体系化合理化,但是基层政府对这些政策和制度是一种不作为的态度。没有建设可行的农田基础设施,也没有把农业生产技术、设备、科研等水平提高到影响农业的综合生产力,致使农业生产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下降,直接影响新农村的基层建设实现实践。另一点是小农式作业模式仍是处于我国主流。农作业模式没有得到必要的创新支持,以至于基层农村经营制度的完善决心动摇,动力涣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能力无从谈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村和农产业经济发展活力下降,政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均受到影响。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管措施
一、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要想提升整个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要从管理着手,因此,农业管理在整个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和改革创新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但是由于传统的农业工作模式思想根深蒂固,要想一时间转变过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度相对较大,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要充分了解当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对当地农业的管理力度,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当地农业前进的步伐。从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现状来看,还有很多地区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式生产形式,随意性较强,很难进行统一管理,充其量是简单的农作物种类的调整。在我国经济形势大变革的背景下,原始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需求了,要想与时俱进,稳定发展,就要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不断重视,农业发展也要向现代化科学看齐,在农业生产中融入高效的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使得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新农村模式下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生产的劳动力不足
在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推行的大背景下,农产地的外出务工人员却不断上升的现实下,导致的结果就是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农业劳动人员的严重流失,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农民外出务工所取得的收益远大于在农村的劳作。再加上务工人员难以用劳作所产生的价值无法供应家庭的开支,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步伐也迅速上升,青壮年也没有不进城务工的道理。
2、管理体制的完善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有着直接的影响,制约了对管理行为的作用,农产品与市场的贴合程度是现代化形势下的农业要求,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也是生产要素的现实需要,管理人员要贴合与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来进行推进。就目前来看,农业经济体制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还有较大的出入,落后的政策制度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改变。
3、农产品的产量受生产技术的限制
我国农业生产的限制有落后的农业制度以及技术的制约,最终导致的结果则是农产品的产量。同样影响到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这个问题追根溯源要到改革开放的中期,当时我国侧重于发展城市经济,人才大批量的用到了城市建设当中,结果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繁荣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萧条。人才无法深入到农业建设当中去,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无法很好地施行。当众多知识分子在进行城市建设时,早已无法转入到新农村建设,回到农业的建设当中去。人才在农业生产上的缺乏,科技力量在农业生产上的缺乏,直接性的导致农业生产的产量影响,这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达到农民受益的增长有着较大的挑战。
三、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1、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培养拥有丰富农业管理经验和专业素养的经济管理人员,为优化经济管理储备人才,在拥有强大的后备人员队伍基础上,才能够保障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素养可以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实践培训,让理论充分与实践相结合,在推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能够加强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的科学认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能更融合。
2、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为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优化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完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科技发展的成果融入农业经济管理。对此,可以加大对农业耕种、农业电力、防护设施的建设力度,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硬件保障。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农村的水利建设,建设旱涝保收农田,实现对农田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优化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保证农机作业操作能够更安全高效提升农机的生产服务质量。
3、健全管理制度
对农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保障农业经济能够高速发展。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够平稳有效地推进。通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能够明确当前的农村农业耕作情况,对农村农业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做好管理工作,对农村的土地进行合理的流转分配,推动土地管理进行集约化建设。推动落实上级发布的任务,实现农村的供给侧改革,对惠农政策进行有效利用,实现企业和农村个体户的多方交流,增强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提高农村农业生产积极性,开创农村创业基地。
4、促进农业的生产结构优化
在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下,都是以农作物的生产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对此,继续对农业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促进多元化产业结构需要基层管理组织能够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和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规模化农业发展,尤其需要注重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发挥地区竞争优势。
5、完善农业金融体系
在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的金融扶持体系,对农业产销机制进行进一步推广。扶持当地的金融机构,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6、实现规模化农业管理,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力度
由于农业地域性特点浓厚,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通常作业时间非常集中,在新農村的发展中,大部分地区已经逐步实现了集中作业模式。这种工作形式可以利用先进的作业设备对土地实行集中处理,管理上也相对统一,提高了农业现场操作的效率,是高效便捷的作业方式。这种集中作业的生产模式使得农产品的市场销路更有保障,从而提升农民的工作热情,推动农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农业生产实现批量管理模式,必须要借助先进的自动化科学技术,引进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给予农业发展最大的支持力度。比如说,定制个性化的农业系统管理软件,为农业工作人员提供市场预测的有效依据,提升整个行业的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从而使得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结束语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农村经济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步体现出来,工作人员要加大对当地农业经济的管理力度,在新农业的大力推广下不断完善内部机制,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春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8(34):55.
[2]白发鸿.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8(2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