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2132119781003XXXX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我国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城市工厂废弃排放、污染用水排放、固体废物以及城市噪声污染等,给城市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要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园林以城市绿化为城市建设基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可一定程度改善人居环境,调节城市的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增强审美功能,为城市居民健康、生活、生产、娱乐等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探究生态园林城市中的绿地规划与建设极为必要。
一、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一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的,针对生态园林概念的说法多种多样,有着不同的界定,但总体而言可定义为: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自维护生态平衡角度着手,对传统园林经验予以继承、发展,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作为追求,经人工创造的或者人工修整的或者规划设计自然的,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动态绿色空间。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生态园林有着多方而特点,包括丰富的综合性、公共性、协调性、生物多样性、无界性等。
生态园林的内涵概述为以下3方而内容:①实现园林植物的科学部署,构建有着科学空间、时间以及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营造一个赖以生存的良好的生活环境。②体现绿色植物生态作用,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强化太阳能、生物能利用及转化力度,利用小气候,对生态环境中有害物质进行吸收,使得空气、水体得到净化,从而促进生态环境平衡。③呈现园林植物美化价值,于绿色环境中升华艺术性,提升观赏游览价值、社会公益效益,为人们营造一个高层次娱乐、文化所需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生态园林设计以及城市绿地的设计原则
为实现生态原理系统的稳定可持续,生态园林设计应当遵循多方而原则:①确保宏观系统全而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②贯彻微观绿地强化绿量设计的原则;③反映生态位的原则;④体现生物种类多样化的原则;⑤通过发展角度开展设计的原则。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则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协调性的原则。
三、生态园林城市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
1.城市绿地结构单一
在很多的城市绿地建设中,片面强调常绿,忽视物种选择的多样性,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种植,层次性较差。
2.缺乏健全绿地规划体系
城市绿地规划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健全的绿地规划体系,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绿地规划管理流程,没有体现出城市绿地规划的延续性,作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在完善、延续、补充等方面没有突出的效果。
3.与历史文化脱节
好的城市绿地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城市的名片,可以展示城市的特色和文化,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但是在一些城市建设发展中,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景观被摧毁。那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宝贵景观,仅存在于人民的记忆中或照片中,这种与历史文化脱节的情景比比皆是。
四、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策略
1.构建和谐的城市景观
目前在我国,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和谐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社会的和谐,还体现在城市景观的和谐与生态系统的和谐。
因此,我们在规划城市绿地时,要遵循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尽力构建生态平衡的城市绿地。如上海世博会中的绿地规划,充分考虑到和谐因素,首先展现的是和谐城市,其次是历史与未来的和谐,最后是人与人的和谐。
2.完善城市绿地建设制度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同时,应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制定的生态环境方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立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制度,只有制度规范化,才能保障园林城市更具生态化。
3.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与风貌特色
城市居民的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是决定城市景观审美特征以及城市面貌的审美走向的因素。一个成功的城市绿地应当将城市居民的文化心理需求贯穿于整体规划与设计中,使城市本土特色突出、个性鲜明,具备较强的识别性,方能起到强化城市居民城市意象的作用,赋予其对城市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因此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应从宏观上准确定位城市的性质与精神,充分尊重当地的地脉、史脉、人脉及风俗,把握其自然、历史、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地方元素与风貌,在整体的规划和统一布局下,充分体现该城市的特色,使每块城市绿地具有独特个性的同时,还能体现出“城市美”和“城市品位”。
4. 注重以人为本
城市是人们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任何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都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就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使城市建设与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体现人文精神。
5.合理规划与综合发展
生态园林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园林绿地建设规划与建设的问题,确保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生态园林绿地布局。同时需要依据物种群落的不同配置以及物种的不同功能,因地制宜,以便于最大化的实现生态园林的综合效益。对于部分易于遭受破坏的区域,还应该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办法,甚至可以建立城市绿地保护区等措施。合理的布局是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的关键,可以在屋顶上建立绿化带以及墙壁上实现绿化,充分利用爬山虎等植物的特点,提高绿化和生态效率。其次,还应当储备人才,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和落实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做好植被病虫害的防护工作,实现生态园林的综合长期可持续发展。
6.合理规划和选择绿化树种
我国地域广袤,南北气候差距较大,且我国的树木种类也是十分繁多的,不同树木所具备的特性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时候,还应该合理选择绿化树种。第一,尽量选取当地的乡土树种。由于乡土树种已经适应了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通常都具备着较强的抗病虫害、抗旱等特点,同时也易于被当地居民所接受,能够充分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不过单纯种植乡土植物,会使得绿地造景过于单一,因此也可以适当驯化并引进外来树种,以丰富整个园林绿地的景观特色。第二,优选抗性较强且外形美观的树种。就灌木和乔木的分配比例来看,尽量选择乔木为主,乔灌结合的种植方式。就生长速度较大,则可以多种植慢性树种,同时适当搭配一定的速生树种,以便于能够早日实现绿化效果,同时确保绿化景观的长期持久性。就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方面,应多种植常绿树种,以实现四季常青的效果,同时又能够实现一定的景观变化效果。第三,有限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基于城市绿地质量以及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选用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以便于后期获得香料、油料、木材、果品等经济收益。
总之,伴随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大量的人口涌入到城市中,使得人们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要求相应提高。城市的绿地是城市居民日常接触最多、最常用的一种绿地形式,且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绿地状况。因此做好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树立城市良好外在形象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何娜,张景群.中卫市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05
[2]吴雪萍.西安建设生态城市的园林绿地规划及管理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
[3]周珊,李文驹.迈向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以东兴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