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特点及管理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张松柏1 韦庆山2
[导读]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民经济水平持续增长,对电气设备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
        1、2丰益高分子材料(连云港)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民经济水平持续增长,对电气设备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电力行业迅速崛起的同时,相关设备的数量和类型越来越多。不过,部分设备运行环境较差,导致其经常出现故障。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为改善现状,技术人员必须运用专业技能,确保整个系统能够顺畅供电。
        关键词:电气设备;维护;管理;
        1 电气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特点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维护相关设备时,必须根据其应用情况,逐步展开排查和检测。从输配电线路到机械设备,再到内部各组零件,都需要进行检测。经过总结归纳后,共分为以下几点:配电装置、连接线路以及各部位的老化程度。检测范围具体包括输配电路、开关、以及变压器等零件;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操作流程。尤其是在检验设备故障以及故障设备维修等情况,更应该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增加日常检测的频率,及早发现故障零件,具体包括电气和防雷保护等方面的装置检查。根据上述内容来看,在使用电气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此类设备的顺畅运行。与此同时,企业还要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的增加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2 电气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管理层次不明
        在管理层次不明的情况下,相关管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再加上企业电气设备管理本身就具有一定复杂性,层次不明难免权责不明,出现相互推诿等问题,不利于保障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甚至当一些问题出现后,设备管理人员不是急于去解决问题,而是花时间讨论是谁的责任,导致一些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最后不了了之,为企业生产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管理层不明这一问题始终的不到领导重视,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且人员配备不足所导致的,该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对企业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2.2 缺乏数据支撑
        通过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有效运用,管理人员能够以设备传输回来的数据为支撑,对其运转状况进行分析,看看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数据传输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与真实情况不符合,这样不仅不利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设备动态,也不利于其选择具有较高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就需要有关人员深入到工作岗位之中,经过不断的调查研究去掌握更加精准的设备数据,为日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
        2.3 信息共享水平较低
        在企业中,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电气设备其实都是一个大整体中的一部分,只不过分工不同、作用不同,但都是为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但各个设备之间缺乏有效联系,从部分设备之间的数据信息不能相互连通,所以电气设备所传回来的信息都相对分散与独立,不利于管理人员综合参考,掌握了其中一种数据后还需要对搜集其它设备传回的数据,处理起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果设备真的发生问题,单靠这种信息共享水平较低的设备数据难以及时发现,往往都是在问题影响更大后才能在不同数据中看到问题,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解决时间。
        2.4 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制度管理的优势所在,是现代化企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但是在现阶段的企业设备安全管理中却缺乏相应的制度把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差等问题始终困扰着相关工作者,企业应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与设备的特殊性要求去不断完善设备保障制度,这样才能确保各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且由于电气设备管理的复杂性,就算设备相对完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相关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思考制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在现有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不断完善,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引导。


        3 管理对策
        3.1 构建完善的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管理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管理制度的引导作用,因此相关工作者应着手对现有设备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对管理制度进行讨论研究,改变人本管理的主要地位,认清电气设备管理的严谨性与必要性,以制度化管理为主体,人本化管理为辅助,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管理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在将其带回到实践之中去验证制度是否可行,管理效果是否能在现有基础上达到最佳。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应责任到人,改变权责不明、互相踢皮球的现状,要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明确规定,对个人更要严格约,结合国家规范要求与实际情去科学制定生产步骤,在出现问题后要快速反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安全问题,当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通过制度让相关人员意识到日常养护与维修的重要性所在,为各项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制度与人员保障。
        3.2 营造良好的电气设备运行环境
        对于电气设备来说,其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就是拥有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要根据设备特点,对其进行保护与隔离。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设备被干扰的可能性。第一,选择光照好,且通风的运行位置。究其原因,是该设备在运行时,热量产生较多。通风能够降低温度,防止设备被烧坏。与此同时,当水分较多时,需要以隔离的手法,进行防水设置;第二,在设备位于室外,且较为暴露时,除了隔热与防水之外,还要做好防短路。另外,过载保护、短路以及接地等工作,都需要进行详细处理;第三,设置防雷设施,防止设备被其损坏;第四,在出现故障时,技术人员必须立即锁定位置,并迅速完成修复工作。
        3.3 强化对电气设备前期阶段的管理
        在使用电器设备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后,技术人员需要调试相关指标,使其符合供电需求。在采购过程中,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要对其性价比进行评估。最终,根据评估结果完成采购。需要注意的是,刚采购的电器设备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强化监督和检测。在通过这两项测试后,技术人员才能对其进行连接。当出现海外设备时,技术人员必须对零件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过关。
        3.4 防止发生触电等安全事故
        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必须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通过提升其专业技术,以及个人素质,带动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帮助技术人员认识到违规操作的危险性,反复讲解正确的操作流程,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处理高压设备的过程中,技术人员绝不能单独进行操作。除了操作人员之外,必须设置拥有急救技术的监护人员。不仅如此,工作人员也要设置好警示标志,以防路人进入施工区域。与此同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完成整个电气设备的修复工作。另外,操作人员在开始操作之前,必须逐一核对相关信息,具体包括设备编号、设备位置以及设备名称等信息。确认信息之后,再利用安全器具处理故障位置。
        3.5 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
        通过有效的维护技术,使电气设备的寿命得以延长,运营效率也会随之上升。简单来说,该体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为增强彼此间的默契以及契合度,使各组积极沟通交流,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可以选择搭建管理平台,并收录设备信息,具体包括购买日期、使用年限以及故障次数等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时刻留意相关指标,确保其运行效率;通过管理平台收录的信息,对相关设备进行查看和总结,并掌握其运行规律和技术特点。
        结语:电气设备只有通过运维管理,才能确保相关设备平稳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必须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并结合电气设备的使用状况,有计划地对其进行维护。通过这种方式,尽量延长设备寿命。
        参考文献:
        [1]王银平.探析火电厂热力和电气设备的运行故障维修及安全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05):124-125.
        作者简介:
        张松柏身份证号码:3207241988****XXXX;韦庆山身份证号码:3207211988****XXXX。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