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苏家彪
[导读] 摘要: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会将建筑工程承包给不同的分包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建筑工程的风险,但是也同时不可避免地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工程分包管理风险,对企业正常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广州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会将建筑工程承包给不同的分包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建筑工程的风险,但是也同时不可避免地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工程分包管理风险,对企业正常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能够对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分包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企业;建筑工程;工程分包;分包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分包商资质相关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开展施工之前,会将施工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然后分配给不同的承包商,建筑工程对于分包商的资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分包时,如果没有对分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那么会产生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对各专业承包工程进行划分后,会邀请相关的分包商采用竞标的形式,竞争部分工程的施工权。这时,建筑工程企业往往会将施工权分配给竞价较低的分包商,对于其资质审核不够严格,从而导致很多违法分包的现象产生;第二,分包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竞标时可能会伪造相关的资质和业绩,如果建筑工程企业没有进行认真审核,可能导致一些不具备相关施工经验的分包商取得分包工程的权利,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引致总承包单位被处罚和产生违约风险。
        1.2 分包商工人素质有待提高、欠薪严重
        工程施工质量与工人的素质息息相关,然而目前很多分包商的施工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施工作业人员素质偏低。很多分包商在承接工作时,过分注重工程效益,因此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往往采用薪资福利待遇较低的农民工开展相关工程的建设。由于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偏低,而且缺乏相关的安全常识,很容易造成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第二,欠缺岗前培训或交底深度不足。分包商并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施工规范培训、安全培训等等,所以很多施工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无法完全遵守施工规范开展施工,很多工序能省则省,为建筑工程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很多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培训,不了解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风险,所以分包商在开展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安全问题频发。第三,民工欠薪仍时有出现。例如当前广东地区虽已全面推行《广东省建设工程领域工人工资支付专用账户管理办法》粵人社规〔2018〕14号和《广东省建设工程领域用工实名管理暂行办法》(粤建规范〔2019〕1号),但是个别施工单位纯粹为了应付政策,未全面落实执行。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普遍认为所有工人录入信息后,社保和税费等将间接导致成本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未能有效监管政策的执行。建筑工人欠薪问题一直是政府部门难以面对和解决的复杂矛盾,尤其每到年关,建筑工人成群结队围堵建设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地方政府驻地,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干扰了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玷污了党的执政能力,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下大力气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管理和纠正这一社会乱象。
        1.3 分包合同缺乏法律效力
        建设单位在选择总承包商时,对总承包商的资质、施工质量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因此才会与总承包商签订相关的合同,将建筑工程由承包商进行管理,相关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分包合同就缺乏相关的法律效力,这是因为:第一,出现多级分包的情况,当建筑总承包商将施工内容分配给相应的分包商时,这些分包商也可以将建筑项目分包出去,签订的分包合同同样不具有法律效力。当建筑工程出现相关问题时,就会使得总承包商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其他分承包商会逐级追究相关的责任,从而导致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产生。第二,以劳务分包代替专业工程分包。在工程专业承包的情形下,分包单位应当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在劳务分包的情形下,劳务分包人只需提供劳动力,但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仍是总承包单位。若“以劳务分包为名,行工程分包之实”当出现质量纠纷时,总承包单位难以向责任主体追偿。
        2、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分包管理风险的完善策略
        2.1 正确识别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在进行工程分包管理风险的完善工作时,需要正确识别相关的风险,能够进一步降低风险的管理范围,集中人力物力应对重要的风险。

因此,正确识别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用头脑风暴法,召集建筑行业资深的风险评估专家,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商议,从而进一步缩小风险管理的范围,这种方式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对分包管理中的风险定位不是很准,风险的识别也不够全面;第二,工作结构分解法,可以在将工程项目进行分解时,列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预防,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中的分包管理风险;第三,专家调查法,对于特殊的、关键的专业分包工程,可以聘请建筑行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建筑项目分包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罗列,最后对多位专家提出的风险进行识别。但是这种方案的难点在于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并且有足够的工期让专家对建筑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讨论。
        2.2 合理规避分包商的资质风险
        分包商的资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项目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合理规避分包商的资质风险,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将建筑项目进行分包时,必须要严格审核分包商的资质,对分包商的资产情况、信用情况等进行严格的调查,尽量选择一些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并且在建筑行业比较有名的分包商,才能够更好地确保建筑项目的质量;第二,逐步建立企业内部分包商库,建立长期合作的分包商,经过较长时间的合作,能够使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更加了解分包商的相关信息,不仅能够确保建筑项目的质量,而且分包商可能会在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进一步降低分包商的资质风险;第三,对于以前没有合作过的分包商而言,需要针对他们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更好地考察分包商的资质和综合能力,从竞标的分包商中找出合适的候选者。在选择分包商时,需要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避免带有裙带关系或者利益关系的分包商中标。第四,加强对企业内部正在参与建设的各分包商进行动态考核,对信誉良好、综合实力强而且资质满足要求的分包商,作为企业以后选用的优先考虑对象。
        2.3 分承包管理模式的探讨
        发包模式就总包方内部而言,按发包方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公司集权式组织发包和项目团队组织发包两种方式。公司集权式的发包方式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分包发包方式。分包商与总包商都以法人的地位签署分包合同,合同的法律地位自然。由公司的发包职能部门选择合适的分包商承揽总包项目的分包工程,签订分包合同,其工程施工交由项目团队管理执行。项目团队发包这是由项目团队根据项目需要,自行寻找和选择分包商,由公司授权项目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工程管理由分包商直接管理。这种方式效率高,发包便捷,更贴近实际,项目管理较为有力。缺点是由于项目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找到最低价格,宏观上对成本控制不利,管理上一旦发生恶性的事件,互相推委,出现失控局面。公司发包与项目发包结合式是上述两项的结合,对大中型的、复杂程度高的、合同额较大的分项由公司集中控制;小型的、简单的、合同额不大的采用项目自行处理,公司审批的方式。
        2.4 建立农民工信息系统,解决工人欠薪
        政府建筑业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登记系统,人员信息应当详细具体,包括年龄、住址、工种、级别、从业地点、薪酬待遇范围等,此信息系统还应和各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申报信息平台相衔接,建筑工人在任何一个项目工作时,相关的考勤设备都能及时反映和记录劳动信息,使这些基本信息成为解决劳动纠纷的依据,为有效解决欠薪讨薪问题打好基础。当前,政府建筑业主管部门要求施工单位要有自己的建筑工人并为建筑工人缴纳社保,以促使建筑工人岗位固定,但此种做法暂且是行不通的。大部分民营建筑企业为应付检查,几乎都是挂靠一些建筑工人操作证来充人数,和政府意愿背道而驰。建筑企业的这种行为虽然有违法嫌疑,但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建筑工程工序复杂、工种繁多,每个项目之间、每个工种之间存在空档期,如果施工企业负担起建筑工人空闲时间的工资,那么施工企业的负担会很重,极不利于企业发展。所以应当顺应国情和市场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建立农民工信息登记系统,按工程项目统计好建筑工人的从业时间和从业地点,打好解决欠薪问题的基本功。
        3、结语
        根据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将施工项目划分给不同的分包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能够帮助施工企业规避一定的风险。但是,由于引入了分包商,则会使得建筑企业面临分包商管理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分包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分包管理风险的规避策略,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建筑工程企业对分包商的管理工作,规避建筑项目中产生的相关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一帆.浅谈施工企业的分包管理[J].智能城市,2019,5(23):80-82.
        [2]付建华.工程项目中的总包与分包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1):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