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4月   作者:杨旭
[导读] “空间与图形”是新课程四个学习内容领域之一,在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地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由此可见,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质。

杨旭     青川县凉水九年制学校  628114
【摘要】“空间与图形”是新课程四个学习内容领域之一,在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地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由此可见,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4-051-01

        小学数学新教材对几何部分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变,将原来编排的“几何初步知识”改成“空间与图形”,过去只重简单的几何事实的传授和偏重于计算的格局,现在新课程强调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使教学内容很丰富,对我们原有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采用了以下三种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与其它数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在新知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他们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我教学“圆的认识”,导入新课时,我借助实物钟表、自行车轮胎引入,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就举出很多种:笔筒的底面是圆的,门锁的面是圆的,碗口是圆的……我问学生:你们喜欢圆吗?学生都说喜欢,接下来我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像这样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在美的熏陶情感带动下进入本节课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所以我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我用课件呈现一只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的意思,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前准备的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理解: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我还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用手摸一摸图形的周长,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知,初步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这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日常经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要把课本中的一些新知识转化成“玩”的活动,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玩”中探究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用A4纸做一个尽量大(表面积)的圆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我问同学们: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的纸卷成筒,即为圆柱的侧面。所以两个圆柱的表面积一样大。接着我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展开的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它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最后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制作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在这个过程中,每名学生都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推理的活动过程,并最终通过合作交流得出了结论。让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三、引发冲突,促进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挖掘教材,巧设疑问,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先出示了一个长方形框架,以此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提问:如果老师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形状变了,面积会变吗?有的同学说会变,有的同学认为不会变。这里引发了矛盾冲突,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用底乘高,但说不清原因。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和验证,学习热情高涨。大家通过数格子、“割”或“补”等方法,较快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交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学们发挥合作精神,通过拼剪后的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进行比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展示汇报时,小组代表把拼剪的图形张贴在黑板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制造认知冲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实现新旧图形的转化,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节课孩子们都兴趣盎然,对学习内容充满了极大的兴趣。
        总之,几何图形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息息相关,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与空间的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索,逐步认识几何图形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玲.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创意与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1):100-102.
[2]辛玉兰.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5(1):174-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