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4月   作者:莫英红
[导读]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教师应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建,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积极合作的能力作为教育目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受到乐趣,逐渐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适当地指导学生,将良好的教学效能凸显出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本文中,作者把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说出自己

莫英红    广西崇左市凭祥市礼茶小学
【摘要】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教师应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建,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积极合作的能力作为教育目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受到乐趣,逐渐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适当地指导学生,将良好的教学效能凸显出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本文中,作者把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说出自己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以此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4-044-01

        引言: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内学习活动,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系统,并获得社会交往能力的一种学习形式。《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组织,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泛滥化,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如何才能使小组合作更有实效呢?下面就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粗浅认识。
        一、当前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内成员分工不合理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时,多以座次为基础,将座位相邻的数名同学归到一组中。这种单一因素的分组标准,虽节省了课堂时间,但却无法使组内成员优势互补,组内成员因此无法合理分工。当组内成员学习水平相差太大时,课堂讨论时间将成为进度快的学生一个人的舞台,这会导致进度慢的学生愈发吃力,最终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教师难以对课堂进度进行科学把控。
        (二)教师未给予良好的引导
        学生虽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仍需教师的合理引导才能真正收获有用的知识。许多教师误解了新课标的内在要求,认为教师在小组合作环节,将全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因此导致了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常陷入迷途。一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脱离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耽误了学生的学习进度,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错误的理解,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进行小组合作数学教学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合作小组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整体分配上要能够充分实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让全班学生在不同的小组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机会,让学习成绩好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互相帮助,使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信心更加充足,使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步提升。在分组时,一般4-6人为一个小组,每周换一次组长,每个组员轮流做组长,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分配好后,要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与角色,使大家各尽其责,完成任务,每个组员都需要在课堂中听懂老师讲授的知识,并在小组中互相协作。


要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要体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原则。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充满积极性,遇到问题充分思考,课堂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教学方式,结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监督与指导。课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了解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下节课时主动解决,使得小组合作机制具有有效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合理创造情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分配合作小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学习的热情。学习必须有兴趣才能有效率,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适当地创设情景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授课前,自己首先要对教案进行充分的了解与研究,从创新的角度设计情景,情景要形象具体,并把要教学的内容融入情境中引导学生去体验,激发学生协作的积极性。合理地创造情景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完善合作小组间的评比机制
        为了增强小组内部合作的凝聚力以及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力,有必要对合作小组的评比机制进行完善,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讲述到立体图形时,老师可以提议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为这个代表出谋划策,这激发了所有成员的兴趣,也增加了小组内部的交流。老师上这节课时,应该提前准备具有代表性的立体实物,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完善合作小组之间的评分机制,主要是完善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评比和小组间的评比,老师要鼓励发言比较积极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分数奖励,奖励分数一般以1-2分为宜,相反对发言不积极或者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进行分数惩罚,最终根据每个小组及学生的分数高低进行评比。课堂结束之前,老师对本节课小组合作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表扬表现好的小组,并对这些小组进行适当的奖励,激励学生们继续努力,有利于小组凝聚力的提升。
        (四)教师指导并协助小组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在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权要尽量交给学生,但是,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这就需要教师的合理指导。首先,教师要清晰地说明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明白这节课要完成什么内容,并采取什么方法,完成内容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要达到什么效果。进行小组合作时,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学生讨论分析课题内容,将学生们的意见集中起来解决课堂问题。其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不闻不问,要参与其中,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要把自己融入讨论小组中,听取每个成员的发言内容,鼓励发言的学生,并激励不爱发言的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小组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将好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利用。
        三、结语
        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互相学习长处,弥补不足,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合作学习顺利开展,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麦转英.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98.
[2]陈志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139.
[3]童嘉威.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