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滨州 256501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推出的重大工程,在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我国现代农业起步较晚,地区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现代农业的深入探讨,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鉴于此,文章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发展;路径探讨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概述
乡村振兴即管全面、管长远、管根本,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处于首要位置。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精准脱贫乡村振兴道路的七个方面中,致力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走质量兴农之路至关重要。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产业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基础性的工作。
2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2.1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较大,要想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靠传统农业不可能实现,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才能逐渐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与城市人群的收入差距,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2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我国农产品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只有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形成规模效应,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才能更好的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
2.3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国际化进程的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加快,农业也必然实现全球一体化。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远远高于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全球市场进行竞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结合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各个发达国家积累的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弯道超车,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这样才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4发展现代农业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保障
乡村振兴提出“农村美”的战略,要求在振兴农村经济的同时,要时刻注意环境的保护。在传统农业中,农作物秸秆、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对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做到秸秆还田、动物粪便规模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3.1培育壮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扩大优质农产品供给
传统农业以满足总量需求为目标,缺乏特色化和差异化,无法满足高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阶层个性化、多样化和品质化的追求。大量同质化的生产模式使很多农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造成农产品赢利缺乏动力,农民增收困难。高质量发展的农业是一种高效益的农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农业。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向不平衡不充分,意味着农产品供应也要从解决吃饱向提高品质,满足健康、营养、特色化、差异化方向转变。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地处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核心区域,开发时间较晚,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农业优势,要在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优势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和优质农产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都市型精品农业,发展高效益的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优势产业群。
同时减少低端供给,扩大优质、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供给。
3.2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但是受“两板挤压”、黄红“双灯限行”影响,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要突破原有思路,按照大农业思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使农业走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社会化发展道路。一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主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二要培育扶持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组织成为农业社会化经营主体;三要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户的培育力度,重点培育扶持家庭农场,发挥其对小农户的带动示范作用。
3.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者。这种素质不仅仅指年龄、身体健康程度,更指农民要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农民已经变成不同于传统农业中被动赋予的一种身份而是一种新的职业。受国内外宏观环境以及农业发展规律的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正进入瓶颈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农产品受到价格因素和农产品成本上升因素的“双重挤压”;另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受世贸组织规则限制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农产品在提高质和量方面与国外一些廉价的农产品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门槛被进一步提高,同时,现代农业的实践主体也同样面临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实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逐渐暴露出老龄化严重、男性劳动力减少、受教育水平低等问题。因此,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要选择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并且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渴望提升生产技能的人员。重点是农业大户、家庭农产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返乡涉农创业者,以及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人员;在农业从业者后备军选择上,可以选择中等、高等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农业院校学生、退役士兵等作为产业后备军的人选;在培训主体方面要注重发挥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机推广机构的积极作用;在培训经费方面,要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市场作用,引导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以及金融机构的力量积极参与。
3.4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科技进步是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农业制约的途径。同时,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一是引导社会资金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方面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二是加强农业技术研发,重点在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追踪农业科技前沿技术,重点培育节地节水节肥节能技术,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农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引进高端农业科研人才,发挥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的人才资源优势,组建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四是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申报和认证。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传统的分散经营必将被规模经营所替代,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优势,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农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避免农民种养殖的盲目性,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让农民获取及时的信息。加强农业实用人才的培养,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活力,充分调动农业人才的积极性,为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陆益龙.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48-56.
[2]马松林.利用“互联网+”改造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3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