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巧妙设计与实践运用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4月   作者:王伟
[导读] 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许多教师已经熟悉了情境教学的概念。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根据学生现

王伟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445300
【摘要】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许多教师已经熟悉了情境教学的概念。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兴趣而设计的相关情境,能够在教学中起着激情、引思、过渡、强化等作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情境设计;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4-074-02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情境是客观的生活、景物与主观的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情和境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情境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师共同探究的课题。在教学中,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一、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生活常识是学生已有的最根深蒂固的东西,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以学生解决问题需要为出发点,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联想思维。整个思维过程由课程问题出发,进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进行深层次的联想,由此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探究与推测为建构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我们在政治教学中应做到以疑激趣,以趣促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包含着许多的概念和内涵,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并掌握这些内容,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揭开秘密的迫切心理,进而推动他们去探究、去思维,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我们教《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一个学校有什么影响?学生很快就会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中找到答案。学生的潜意识里会做这样的思考,校园文化是意思形态中的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而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进校园的物质和文化建设。本来乏味而单一的哲学问题,一经学生的探究,一下子就会使问题变得栩栩如生,使整个探究的环节变得灵动有效。
        二、巧妙设计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创设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又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生活化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问。
        【情境设计】下个月班上有几位同学生日,婷婷和妈妈在说送礼的事。
        婷婷:妈妈,晓雯的礼物好难买啊。
        妈妈:怎么难买啊?你挑她喜欢的东西买不就行了。
        婷婷:问题就在这里啊,她太多变了。社会上流行什么,她就热衷什么。最近看了几部日剧,又开始“哈日”了,还不知道她接下去哈什么呢。我就怕我买的东西,她不喜欢。那大家心里都不舒服。
        提问:(1)为什么婷婷觉得晓雯的礼物难买?(2)你是怎么评价晓雯的“多变”的?
        这一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激发和升华。学生们针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认识到了晓雯的消费心理特点是跟风随大流,这时就可以顺势总结这是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学生对于第二个问题的思考更为激烈,这时就可以引导大家思考“盲目从众是否可取?”情境设计的生活化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应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三、巧妙设计情感性情境,增进师生情感共鸣
        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互动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课堂教学在学生、教师、情境诸因素的互动过程中开展,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达到最佳状态,主动投人、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这个情境教学过程中,强调“情”与“境”的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体验(即“情”)与课堂氛围(即“境”)最终达到高度的和谐。
        通过对以上三种水平层面的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情境创设从前期教材内容的导入,延续到课堂情绪的全过程感知体验,一直发展到学生主体性知识体系意义的建构,这一过程,就是将情境教学在政治教学中不断渗透、深化、拓展的实践过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相互联系而决不雷同。导入情境,虽能激趣促学,但往往流于形式,不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阴影;贯穿情境,意在营造课堂情绪体验氛围,却是教师个人主观意图的体现,学生只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受体,既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不符合教学改革的初衷;“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当前政治课教学的要求。如何让政治课真正“活”起来,关键在于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实现互动,将教师的主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群言堂。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情境的创设贯穿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始终,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互动。这样,既做到“境”与“情”的结合,又达到“境”与“理”的统一,情、境之中蕴涵着“理”,才能使学生真正因体验而晓理、因感受而动情。由此可见,整个政治课情境教学过程的核心正是课堂教学试图由教学信息流的单向输出到双向反馈,由心理活动的无意识认知接受到情绪的有意识感知体验,由情感的被动响应到互动交流的转变过程,这样的过程,将为我们的政治课教学带来无穷的生命力。
        四、巧妙设计连贯性情境,开阔学生视野
        高中政治课情境设计连贯性的实质,是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利用一个主题下的多个教学情境,设置一系列具有联系的思考题形成“探究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法与过程。一节课中的情境设计,要避免情境主题的频繁变换,应精心挑选情境主题,最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充分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使各个环节的情境尽可能保持连续性,让一节课成为一个过渡自然、前后相关的整体。这样的情境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每个创设的情境不应作为一个纯粹独立的教学环节而存在,尽量保持“连贯性”,贯穿始终、层层剖析、前后呼应。情境设计连贯性的突破点与创新点是对“情境”串联点的设计与选取。第一,情境设计要活泼有新意。新课程知识点多、内容繁杂,设置活泼而有新意的串联“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节省上课时间。在主线清晰的主题情境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要紧扣相应的知识内容。串联“情境”设计,目的在于穿针引线,通过开启“情境”的“窗”打开一片天地,因此“情境”的设计必须紧扣所学知识内容,并围绕这一知识根据“三维目标”进行过程、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解”设计或“综合”设计。总之,贯穿全课的情境载体,让学生通过“情境”的“一扇窗”带动活动的开展、问题的分析、内容的拓展、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牵引,在主题明了的感性学习中走向理性把握和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殷树祥“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境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4期。
[2]李吉林等《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
[3]崔丽“教师不再清唱独角戏,师生同台演绎新课程——政治课堂教学角色变换漫谈”.《政治课教学》,2011年第7期。
[4]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1期。
[5]钟贞柱“创新教学过程,倾心建构‘学习共同体’”.《政治课教学》,2015年第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