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4月   作者:达娃卓玛
[导读] 小学阶段是少儿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所以此时培植健康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氛围,狠抓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达娃卓玛    西藏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扎扎小学  西藏  山南  856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少儿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所以此时培植健康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氛围,狠抓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4-141-01

        引言
        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良好的习惯培养过程”,所以我们要重视小学阶段通过教育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小学生们正处于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齐抓共管
        首先,要加强对老师的身教力度,老师们应当给小学生们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榜样,起到一个带头作用。老师始终是学生们内心最为崇拜的对象,所以,学生们会潜移默化的将老师们的言行举止模仿起来,让老师当作自己模仿的主要对象,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们应当真心去对待学生,不断的激励小学生,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让学生们都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接受各类知识的教育。其次,要发挥出家庭和社会的育人效用。家庭教育是学生们养成教育中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场所,家长不仅是学生们的启蒙老师,更是学生们生存和发展的引路者,家长和学生们接触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家长们的各类举止行为都会影响到学生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并决定着学生们对是非曲直的评定标准。所以,需要加大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强度,家长要定期和社会各个部门进行联系,更好的去探究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类行为表现。依据学校所设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实时的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彰显出社会组织的效用,并定期的去聘请校外的辅导员,实时的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提升并强化学生们的法制意识观念,正确的规范学生们的举止行为。最后,要注重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因素,老师们要投入一定的心力去观察学生们之间的活动,找出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不能一味的去纵容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进行观察,真正的做到对症下药,合理的改善原本的教学模式,改造学生,纠正学生们各类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反复训练
        小学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的开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对学生们反复性的、多次的进行实践教学。小学生们受到其身心发展的影响,小学生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呈现消退的发展趋势。因此,老师们必须要严苛的要求小学生,反复性的开展训练活动,一直到巩固完学生们良好学习习惯为止。另外,老师们还应当设计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努力去享受成功给其带来的喜悦,坚持训练、反复训练。
        三、分层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当学生们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准,深入的分析各个年龄段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其身心发展特征为出发点,有层次的开展教育工作。对低段的学生们,可以采用儿歌等方式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禁止让学生们胡乱丢弃纸屑等行为,并养成一个爱清洁的好习惯。对中段的学生,要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思考意识,利用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活动,强化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对高段的学生采用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常规机制的巩固训练。让学生们可以由原本的他律转化为自律。
        四、注重体验式教育
        小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带有很强的直接性以及情境性。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利用某一事物引发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们就会更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老师们要实时的指导学生,对学生们的举止行为进行点拨,利用好习惯教育的契机,适时的开展小学生们行为规范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们都可以养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还应当强化学生们的刻苦学习意识。
        五、制定校规班规
        老师们要定期的开展校规以及班规的讲解工作,分析学生们的认知特性,先入为主的开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明确学生们产生各类行为的目的,并教导学生如何去做,提升学生们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教师可以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等。
        六、结语
        总之,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不能奢望短时间就把学生身上的坏毛病统统改掉。因此,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立足现实,注重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活动的本身成为养成教育的载体。以人为本,优化育人环境,拓展学习空间,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爱心、自信、文明等良好品质为学生的成长插上腾飞的双翅,奔向璀璨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措施研究[J].柳岩.学周刊.2018 (12)
[2]浅谈如何发挥少先队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J].吕桂兰.教育科学论坛. 2018(10)
[3]感恩的心——养成教育主题活动[J].孙志敬.现代教育科学.2017(S1)
[4]让养成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J].颜勇.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