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农村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带来了有利契机。本文笔者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东三省农村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技术下东三省农村教师发展的困境,并立足互联网这一技术探究了东三省农村教师成长新路径,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推动东三省农村地区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东三省农村教师;成长路径
农村教师的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决定着教育均衡能否实现。在中国庞大的教师队伍中,80%的教师来自农村。为此,国家也开展了农村教师培训计划,构建了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初显成效。但从教学现实和长远发展来看,农村由于资源不足、条件有限、教师自主意识薄弱等,其发展远不能实现预期的要求。互联网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加速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解决了客观因素阻碍农村教师发展的问题。
一、互联网技术下农村教师发展困境
(一)客观因素
第一,虽然在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提升方面,政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但配套的措施却没有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而且在信息化时代农村教师还面临薪资低、环境差等,这些因素都抑制了教师的发展。第二,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不契合。学校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必须肩负起教师成长的责任,农村教师的成长必须契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但学校开展的措施并未从自身出发,如上的这些都阻碍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主观因素
除了政府部门和学校这些外部因素之外,教师自身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了解社会需求,准确把握教学的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先进性。这对信息素养低下的农村教师来讲非常困难。纵观当今的农村教师,文化程度低是普遍现象,这就加剧了教师学习和利用新技术的难度,无法满足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下,部分教师不是抓住机会,而是退缩、恐惧。这种主观意识薄弱的现象,使得他们无法在短期内接受这一新兴事物。
二、互联网技术下东三省农村教师成长路径研究
(一)加强政府职能,加大农村教师扶持力度
农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需要政府政策的保障。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立足当下形势,认真分析了影响农村教师成长发展的因素,并明确了科学的政策。
第一,政府必须立足农村教师发展局面,结合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提升农村教师薪资待遇,为他们做好后方保障,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第二,加大农村学校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为农村教师提供资源设备,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第三,出台相关政策,鼓舞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展教学。为此,在实际改革过程中,一定要以互联网需求为出发点,明确计划、措施,让广大农村教师进入到信息化教学中来,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建设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动教师长远发展
互联网技术在教学的发展对教学的信息化进程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切实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校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健全教师的知识结构。制度的完善和保障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为此,首先要健全信息设备使用制度,比如从学校规模匹配响应设备,从本校选拔或积极引进具有信息技术经验的教师,组建一支学校信息化管理队伍,此外教育管理部门还要做好学校教师信息设备使用情况的工作,以为农村教师的成长做好后勤保障。其次必须明确信息化技术对教师发展的现实意义,建立教师学习的平台,并由专人管理。因为网络具有丰富性、快捷等特点,但要从错综复杂的网上获取有效的信息,对信息技术薄弱的农村教师来讲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优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明确好选择的方向,以更具针对性。最后,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鼓舞教师利用博客进行交流,通过博客消除单一化教学方法带来的疲惫感,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以使博客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平台。
(三)提升教师成长的自我意识,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是一场重大的变革。要想在改革的浪潮中稳步前行,必须加强自我成长的意识,转变角色,努力成为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型教师。一方面,教师要看到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信息化是主流,互联网技术仅仅是信息化进程中的一朵浪花,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书本教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优势,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进而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新时期、新环境,教师必须做出转变,积极努力的学习,迎接新变化。此外,教师也必须认识到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满足教学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要想实现农村教师的成长,政府必须做好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学校要完善信息化制度,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保障,农村教师必须关注自身的教学实践,明确当下的环境,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和设备,努力学习,以信息化技术武装自己,真正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晖.“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新课程》.2019(8):239-239.
[2]周珂.“互联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鸡西大学学报》.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