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超越自我——浅谈“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蔡永何
[导读]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摘要】《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能够使语文学科真正回归到其语言的本质,做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学为中心;突破传统;课堂改革
        每当一项新事物诞生之际,都会有棘刺有艰辛。当课改之路在我校开展时,我很迷茫很懊恼。但通过一年个多的学习、实践,我感觉虽然课改之路坎坷,课改之路困惑,课改之路无所适从,但我还是从中解放出来,变成焕然一新的我。
一、突破传统,改变思想
(一)、改革是课堂的第一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改革的第一立场是学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寻找学生兴趣点,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但若是教师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而不去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自己组织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松懈状态,大脑不活跃,思维迟钝,这样能提高课堂效率吗?
        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基本是教学的常态。在新课改中,要求课堂不准“一言堂”。这就使很多教师有困惑,语文课不灌,学生能明白吗?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学好吗?但在一次试验中,也改变了我们对传统模式的看法。这一节课,我没怎么备课就去上课了。在上课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画、勾、圈、点的形式自学课文,再不懂的可以谈论交流。话一出,学生可活跃了,读书的读书,讨论的讨论,小组合作可谓热火朝天,就这样过了20分钟。在这节课,我基本上都不讲,但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答案,课堂自学的学生也很多。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好学好问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更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为学生营造和谐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多创设教学情境,消除学生的顾虑。教师的“多教”是无效的,学生的“多学”才是学生掌握扎实知识的有效学习途径。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再进行点拨。
        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栏目,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和共同探究等形式,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和解答新问题,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一)、摒弃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对重难点的突出略显不足,运用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的课件设计色彩丰富,将重难点问题用鲜明的色彩或者是其他突出的格式标记出来,同时还可以插入动画视频等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传统教学方式一直流传至今,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能够更加清晰有条理的地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和相关知识,有时候甚至更具有系统性。要想达到高效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创建丰富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丰富精彩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例如,情景剧、辩论赛、分角色朗读等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效果,不能完全抛弃。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也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只有促进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奥妙之处。
(二)、努力学习,提升自我
   “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让我能放开手来,大胆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做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的主体。正是因为课堂让我学会如何教,如何让课堂更精彩,如何驾驭课堂。
        如:我的一节开放课。首先,让学生课前读书(5分钟),然后课代表听写生字词(10分钟),其次复习文言文(自习8分钟),之后抽查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翻译(20分钟),再读文言文(2分钟)。虽然过程很简单,但我确实很受启发,也让我特别重视“互助互学”的课堂和团队的凝聚力与协作力。心灵的火花再次受到碰撞,思维受到质的洗礼。
四、解放学生,共筑成长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初中这个关键的阶段,更应该让语文成为学生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体会语文的奥秘。
        学习,从粗知到熟知,从旧知到新知,是生命化的认知筛选组合信息,是人本性思考与获取,而不是对容器式的灌输;学生,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合作者也是学习者。从关注“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从关注少数学生转变为关注常态课堂;从灌输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真真正正把学生从灌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二)、适当的放手,解放学生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精神。教师要清楚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为学生营造和谐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多创设教学情境,消除学生的顾虑。课堂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能够掌握和领会,绝对不是教师自导自演自我卖弄,要学会适当的放手,解放学生。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其实,我们平时的耕耘,只是不断地积累的过程,当我们有十份百份耕耘的时候,我们的收获会更多。让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模式,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总之,课改之路很漫长。今后我要把握“学为中心”的课堂要领,改变课堂教学现状,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特别要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练好内功,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把简单的细节高质量的重复做,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
【参考文献】
1   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ISBN:9787504169341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汪建红、马锦绣;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ISBN:9787308170369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