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 快乐学习----浅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张竞元
[导读] 瑞士音乐家、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最先提出了"体态律动"这一概念
        摘要:
        瑞士音乐家、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最先提出了"体态律动"这一概念。体态律动就是指通过身体的运动来表现音乐的节奏。随着我国的教育水平日益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对于儿童未来发展的影响。将体态律动这种教育方法和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教师在充分的了解体态律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儿童心理学的内容,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将动态的音乐纳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可以使学生从身、心、声、感多个方面去理解、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实现一种更完善的音乐教学方法。结合我国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和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将这种教育方法更好地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中去,提升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是本文的主旨和关键所在。
       
关键词:体态律动  小学音乐  运用

        体态律动最早是在上世纪由瑞士著名的音乐学家、教育学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通过身体的运动来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节奏等要素,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的生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感知音乐,用可见的身体活动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达尔克罗兹认为,体态律动是可以贯穿整个音乐教育始终的,无论是歌唱、演奏乐器甚至是聆听音乐都可以运用体态律动理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对相关技术的反复训练,更应该是精神和感情层面相连接而产生的的一种体验,达尔克罗兹的理论就是强调学习音乐应该身心一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今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也广泛的被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国运用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教学中,这一现象说明当今世界的音乐教育正逐步趋向多元化。德国著名作曲家奥尔夫在吸收融合了达尔克罗兹的理论之后,增添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他指出音乐教学可以结合语言、动作、舞蹈,使学习者通过参与音乐的演奏,来全面提升对音乐的认识。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学家柯达伊,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音乐教育理论,指出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材料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而不断变化。柯达伊会让孩子随着音乐的节拍走动,通过身体的律动来感受音乐的节奏。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这三个人的理论是目前世界体态律动教学理论的核心代表。一个孩子如果可以接触到各国不同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他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对不同音乐文化的认识、理解以及敏感性。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是文化理解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正是体态律动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前进方向。目前,体态律动理论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我国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因为体态律动理论满足了孩子的学习心理。
        第一,体态律动教学的核心:体验。众所周知,儿童拥有相当大的活力,他们往往习惯与用身体来表现内心的情绪。举例来说,当孩子不高兴时,他们会选择甩动双臂,用力的蹦跳或是大声的啼哭,当他们开心的时候,又会鼓掌、拍手等等。这就好像人们听到美好的音乐会随之舞动一样。将形象化的音乐和具象化的动作相结合,动静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雷默的观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审美,不应该是出于某种功利的心理,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体验。而体态律动的实质其实就是用身体去体验音乐。在体验中,视觉、听觉、知觉、感觉之间相互结合交互作用,从而将动态的和静态的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产生律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相互协调作用,让他们能够良好的体验音乐,这一做法正适合并满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二,体态律动教育的趣味性特点。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而体态律动教育和以往的旧式教育方式不同,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音乐课不再枯燥,使孩子积极融入课堂。如此,学习便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小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不仅可以在学习中收获知识,还能收获到喜悦,更能促进孩子心理的积极正向发展。
        第三,体态律动教育的游戏性特点。小学时期的孩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玩,那么带动他们热情和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游戏。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根据体态律动理论组织多种多样的与音乐学习有关的小游戏,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既保证了课堂和谐稳定的气氛,又保证了孩子在玩得过程中自发的学习知识。既锻炼了身体,又提升了反应能力;既增进了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往。以游戏为载体,以知识为框架,增加学生对知识、对美的感知。在游戏中,让学生产生身体与心理上的共鸣,从多个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
    第四,体态律动教育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体态律动理论中明确表示,该理论可以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好奇的心理。人们学习知识的一大动力就是因为受到了好奇心的驱使,即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之源。体态律动中包含随机随时的创造,即兴的表演可以勾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孩子在好奇心的带动下开始创造音乐、探索音乐。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育是一种适合新课标要求、适合小学生成长阶段、适合国际教育形式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法。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上,有一些老师会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设计适应学生学习的环节,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积极性高,师生关系友好,突破了传统音乐教育的局限性。体现了体态律动教学引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性。那么,如何将体态律动合理正确地运用到教学中呢?
        一、结合动作和声音进行体态律动教学
        小学的孩子年龄小,对书面内容的理解认识层次不够,在学习歌曲时肢体语言就是一种很好的引领孩子记忆歌词、学习歌曲的好方法。例如,在二年级学唱“中国梦”中的歌曲《中国》时,由于歌词较多,学生很难在短期内记忆,我尝试让学生根据歌词用体态律动的方法,编创手语,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还能一边准确地演唱,一边整齐的表演具有正能量的体态律动,既发挥了学生想象力,又强化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二、引入有趣的游戏进行体态律动教学
        有趣的游戏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使人感到放松和自在。教师将游戏引进课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适应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孩子学习的进步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儿童时期孩子的专注力不够,容易分散注意力,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在完成某一件事上的专注力。而孩子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游戏,将游戏与课堂完美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母鸡叫咯咯》一课时,我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环节,让学生感受母鸡全力以赴保护鸡宝宝的样子,感受鸡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由于现在的孩子很少和多个小伙伴一起游戏,所以学生参与率很高。通过这样的游戏导入给歌曲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使原本短小易学的歌曲变得丰富有趣了,还起到了德育渗透的效果。
        三、在歌曲演唱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
    小学音乐课教授的内容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要教学生去表演歌曲,二是要教学生去欣赏聆听音乐。一个是去表达,一个是去吸收,两种不同的教育目标却有着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将音乐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体态律动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歌中舞,在舞中唱。例如,在进行《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时,欢快跳跃的旋律,已经按耐不住学生表演的欲望,教师简单的介绍、引导和示范,为学生提供律动的舞台,在“赛白努”(蒙古语:你好!)的相互问好下,师生载歌载舞的画面才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进行《我的家是日喀则》一课教学时,我将两段旋律进行分组创编歌词和舞蹈律动,一段歌唱家乡日喀则,跳简单的藏族舞蹈律动;一段歌唱自己的家乡乌鲁木齐,跳优美的维吾尔族舞蹈律动,用歌声、舞蹈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学生唱的优美动听,跳的婀娜多姿,学的开心快乐。
四、在音乐欣赏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
    在欣赏教学中,大多的老师会选用让学生倾听音乐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们为了让学生能更加准确、清晰的听辨出乐段,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的方法来表现。用身体的摆动来表现音乐的节拍和强弱,用摆动力度的不同,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和快慢。我在进行《匈牙利舞曲》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的聆听更有方向,我采用了体态律动、唱、奏相结合的方法,A段用适合的体态律动进行表演,B段用“啦”模唱,A’段用打击乐和律动相结合的方法,既达到了聆听的目标,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学生更加喜欢上这样的欣赏课。
        新课标中强调,老师应作为学生的伙伴,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在上课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也是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的模式。在运用体态律动教育方法的时候,老师要细心的告诉学生掌握体态律动的要领,但是只去引导,而不是做出来让学生效仿。教师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懂得灵活的切换。不能够在课堂上仅使用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无厘头的随意切换,使用教育方法不当也会降低上课的效率,会出现学生积极性减退或是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等问题。当前对于小学的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造就一个个的音乐家,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切身的感受音乐,引发他们的兴趣。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能够仅注重技能的训练,还要注意学生心灵上的提升。要发挥孩子在音乐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学生有效的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
       
         综上所述,音乐可以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音乐的学习可以使人们精神放松并感受到愉悦,音乐可以给人们的心灵增添一份慰藉。采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就可以使学生快乐学习,感受音乐带来的身心上的滋养。既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又推动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育的心理
        [2]杨丽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3]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