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胡志敏 梁春富
[导读]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蔓延,病患逐日增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及安全
        【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蔓延,病患逐日增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及安全,疫情持续多久无法定论,多地封路,学校停学,网上谣言甚嚣尘上,学生由于失去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感到孤独焦虑,陷入恐惧之中。为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在疫期的心理辅导,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学知识,及时澄清谣言,让学生正确认知疫病,克服恐惧心理,一旦焦虑,迅速转移注意力。同时保持平常心,直面疫情,做好防护措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生;心理辅导;平常心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而至,来势汹汹。它既有隐蔽性、传染性,又无特效药。截至2月21日15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5571例。这一危机事件,因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及安全,让人们产生恐惧的心理。尤其是学生,由于失去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常会陷入孤独、惊慌、抑郁等情绪状态中,觉得惶惶不安、焦躁无助,感觉自我情绪丧失控制。此时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适应与度过危机。
一、科学认知,克服恐惧心理。
                                    案例一
        近日,一学生不仅督促父母买了许多双黄连口服液,而且他在手机看到一则新闻:病毒理论上能在蔬菜存活。他就坚决反对父母上街买菜,终日惊恐不安,忙于用各种不切实际的手段预防疾病,夜里噩梦连连。
        不少学生反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打乱了自己原本平静安逸的生活,感到孤独,烦躁,甚至失眠。一些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打电话说,现在正是复习的重要时刻,但自己静不下心上网课,又看不进书,焦急不安,无法调整好心态。其实,这种紧张与恐慌是不必要的。这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的传染病,人们对它的了解非常有限,这就在人们心理上造成不确定性。面对一件不确定、缺乏科学认识的事物时,人们常常会胡思乱想,夸大其危害性,从而造成心灵上的过度焦虑,严重则可能引起臆想症、焦虑性抑郁症、恐惧症,表现出喜欢街谈巷议和相信齐东野语,一些在日常看来离奇古怪的事情,这时候突然都爆发出来。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谣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很容易引发人的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微信、QQ群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普通感冒的不同,教育学生理性、冷静地认识这场疫情,不要谈“疫”色变。
二、保持平常心,直面疫情。
        什么是平常心?平常心是日常持有的、不特别的心态,是心情平和、顺其自然,不苛求、不计较的心态。它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平常心是一种很强的正能量,扩散这种正能量,人才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度过危机。既然疫情已经发生,怨天尤人无益,哭天喊地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心烦意乱只会雪上加霜,关键的解决措施是如何勇于面对疫情,正确地评估目前的状况,思考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


案例二
        最近,一学生打电话问我:“老师,我今天出门,对面一老头打喷嚏,我会不会感染新型肺炎。”我问:“你戴口罩吗?”“戴了。”“老头戴口罩吗?”“戴了。”“你和他距离多远?”“2米。”“你发烧吗?”“没有。”“别慌,本地尚无一例新型肺炎确诊病例,你不会感染新型肺炎。”
        “我这两天嗓子疼,老师,我是不是得了肺炎?”“我流鼻涕,是不是得了肺炎?”“我眼红流泪是新冠病毒感染吗?”在疫期,“疑神疑鬼”是学生最常见的症状,他们总是高度怀疑自己的健康,怀疑自己接触到病毒。教师应教育学生不乱其“心志”,保持平常心,直面疫情,既不能盲目乐观,麻痹大意,也不必天天惊恐万分;教导学生在战略上藐视疫情,战术上重视疫情,认真做好防护措施,不要在心理上人为地夸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害性,病毒固然传播很快,但还不至于使人人都传染上,其死亡率远远低于流感(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25日,美国逾1900万人感染本次季节性流感,约有18万人住院,至少1万人死亡);教导学生听政府指挥,尽量宅在家,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餐、不逛街、不旅游;教导学生相信党,相信政府,坚定必胜信念:人们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的有效调度下能战胜非典,也一定能打赢新型肺炎这一战。
三、转移注意力,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案例三
        从2月15日起,学生在班群不停地发出如许消息,“老师,什么时候开学?”“我好想上学,在家呆得都发霉了。”“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今天新冠肺炎新增2217人。”“听说XX小区有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我每隔半小时就看一看“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我最近经常做噩梦,梦到身边人全得新冠肺炎疾病,我不停地逃跑。”……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多久还无法定论,网络上舆情汹涌,引发全民关注。有的学生过度关注疫情的发展,整日刷屏,担心漏掉信息,对未来的焦虑引发预期恐惧,从而忐忑不安、食欲减退、失眠梦魇等。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发现自己出现焦虑情绪时,不要纠结,马上转移注意力,及时消除焦虑。教师可以在班群中宣传“转移注意力”的原理及方法,可以发布体育竞技的消息,上传“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快乐的歌曲、励志的电影、欢快的舞蹈、搞笑的小品,让学生在家中聆听音乐,看电视,玩游戏,做体操。教师可以教学生回忆昔日的美好事情,或者和父母、知交好友聊聊天,讲讲心事,释放真情。教师还可以教学生学会做家务,如炒菜洗碗扫地等,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这样,学生就会转移注意力,把不愉快和烦躁的心情放飞出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校无法开学,以往的学习工作方式被打破,我们要迅速根据现在的情况建立起新的学习方式。当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就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从而避免因过度关注疫情而产生心理疾病。
        【参考文献】:
         [1] 蔡秀玲 杨智馨:《情绪管理》[M ],台湾,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326页。
         [2] 雷琴,李璐:《现代心理技术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7):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