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在写作中定位提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袁志芳
[导读] 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关注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立足于实际问题,多角度观察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摘要】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关注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立足于实际问题,多角度观察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而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在成长环境、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写作素养极为欠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开发初中写作教学的通识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捍卫写作教学的体性、类性、篇性,从而引领学生在写作中理性定位,提升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农村初中  自我定位  体性  类性  篇性
       
        近几年的各地市中考作文题,立足于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将现实生活与价值判断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真情境中思考,在真问题中成长。而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写作素养极为欠缺,思考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不会写,或者找不到写什么,无法在写作中合理定位自己,老师开出的“处方”有问题;第二,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作“要具体”,学生不能多角度观察,实际上我们教得就“不具体”;第三,学生对写作核心要素“是不是”“像不像”“对不对”判断不清,立意不高,老师自身对写作核心任务的“密码”研究得不透。
        基于农村初中学生在写作中自我定位不准、自我定位不高这一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一、从宏观层面开发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的通识课程,夯实写作教学的体性,引导学生合理定位。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及运用能力是学习一切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是实现语文工具性最根本的载体,直接决定了“语文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基于学生的文字功底较弱和写作内容单一、很难完成最基本的写作任务的问题,开发《对联》《童谣》《童诗》《慢镜头写作法》四堂写作教学通识课程。教学思路简单陈述如下:   
        (一)《对联》的教学从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入手,由单个的汉字、到词、到句、到篇的属对教学,力求以简短为主,简洁为上,在教会学生积累汉字的同时,形成一种独特的汉字的审美习惯、思维方式;
        (二)教学本义就是返璞归真,教学即是要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虽已进入青春期,但写作功底尚待加强,回归《童谣》《童诗》,是为了让学生把生活画面在大脑中停驻,让生活画面富于灵动,让写作富于生活化,关注身边最熟悉的物体和现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一切的美,教学步骤,示范—仿写—创作,由感性思维(直观)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客观);
        (三)生活现象是全息的,多维的,而学生写作往往是片面的,单一的,写不了那么多字怎么办?用《慢镜头写作法》,教会学生从线性思维上升到空间思维,教学策略及步骤:拉长时间(切分)—延宕时间(定格)—超越时间(展望)。

        二、从中观层面开发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的专业课程,捍卫写作教学的类性,助力学生多角度定位。
        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

作为形式核心要素的语言与内容(还包括结构、主体、表现手法等)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写作教学必须规避碎片化的形式知识,碎片化的形式知识直接导致了写作教学整体感、生命感、美感的沦丧。
        文章的类性和此类文章的写作要求,课程标准已划分得十分明确,教师要有整合的能力,把教材中碎片化的教学活动化繁为简,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建构由整体到局部、由一般到特殊的写作视野。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的专业课程的开发,可以从《记叙文的写作》《说明文的写作》《议论文的写作》《散文的写作》这四个方面开展教学。
        以《说明文的写作》为例,课程标准要求“明白清楚”。预设写作话题为《猫》,教学思路为:课前写作—课上观看图片(感性思维)—展示并发放《说明评价量表》—修改写作(抽象逻辑思维)—当堂评价—课后再修改。
        说明文写作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比较并记录,力求达到“明白清楚”,记叙文议论文、议论文、散文依然如是。例如记叙文可以从人物的描写方法多角度设计《描写评价量表》,达到“具体充实”,议论文可以从论证方式多角度设计《论证评价量表》,达到“有理有据”,当然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从写作的类性入手,多维度观察和记录生活,从而多角度定位自己,以避免出现文类不清的现象,提升学生的文类意识和写作水平。
        三、从微观层面结合部编本教材篇目设计精品课程,弘扬写作教学的篇性,拉动学生精准提升定位。
        一切语文教学应落实到最根本的对篇性的探求上来,对优秀经典篇目的解读其实就是立体上的“解写”的过程。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中,主要教学内容是聚焦杨志一行与晁盖等七人的矛盾冲突。在引导学生分析矛盾是如何产生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的双主线的教与学,这篇小说的双线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一一生成,教师最后再次强调无论是虚构的故事(小说)或是真实的故事(叙事类文本)都包含三个要素:冲突(愿望+障碍)、行动、结果,这就是写作教学的密码。
        对于写作教学的篇性的开发,我们还可以从很多角度去尝试。例如在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从意象选择、节奏掌控、情感浓度的调和等方面去辨析诗词的古典诗词的美;教学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从感性与理性的角度去辨析现代诗歌的美;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陌生与熟悉的角度去辨析散文的美。立足形式的语文教学才是对篇性的可贵的探索,写作教学依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如深邃的宇宙般有待广大的一线农村教师去实践、去探索,对农村初中学生在写作中的自我定位提升策略的研究只是其中一个点,但点会汇聚成线、线汇聚成面、面汇聚成空间,这样,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才会由真教向真语文的方向迈进,农村初中学生才会由真学向学做真人迈进,从而让师生参悟生活的真美,去实现、创造幸福而有尊严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邓彤,主编.写作教学密码·邓彤老师品评写作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
[3]汲安庆.捍卫语文体性的三种教育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