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期   作者:陆晓幸
[导读] 生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生命本身,还囊括了许多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内容
        生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生命本身,还囊括了许多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内容,如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爱护自然等行为,再如真诚、乐观、勇敢等精神。本文主要阐述了语文教学需要“唤醒”生命意识的原因,分析了将生命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语文教学需要“唤醒”生命意识
        就三维目标而言,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由此可见,隶属于价值观范畴的生命意识是需要通过教育来强化的,且早已被纳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需要“唤醒”生命意识,主要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剖析:首先,语文属于人文类学科,生命意识这一人文精神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以为语文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其次,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领悟能力,而“生命”话题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收获更多的感悟;与此同时,21世纪这个新时代需要“唤醒”生命意识,其原因在于现实生活中太多的青少年缺乏人生目标,始终处于迷茫的生活状态,甚至认为活着毫无意义,而选择轻易地放弃自我的生命,这造成了严重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一状况需要得到及时改善;此外,生命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永恒话题,不仅是语文教学,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应该积极地拓展至“生命”话题,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生命、生活、整个世界以及身边的人,从而收获正确的生活态度与精神。
        2.小學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
        2.1让学生追寻生命的本真
        当人们一提到“生命”二字,首先联想到的词便是“活着”,其原因在于生命的本真在于有意义地活着,至于何为有意义,则受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所接触的人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但最终都取决于我们是否挖掘了自我价值,是否充分地发挥了自我价值,为社会的美好贡献出了一份小小的力量。换而言之,教师需要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领悟一个道理:生命非常短暂且珍贵,因此,我们不应将时间浪费在等待这件事上,而应该通过自身努力,主动去争取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当然,在争取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也可能会面临失败,但是,在争取的过程中所收获的东西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同时,教师还可以导入《疯狂动物城》这部电影,带领学生一起在电影中寻找生命的本真——不屈服于命运,勇敢、坚强地接受生活的挑战,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2.2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王国维曾在书中写到,我们在童年时能做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们在中年时能做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们在老年时能做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三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童年时期的我们很纯真,做人也能很真诚;到了中年时期,受现实的影响,我们变得圆滑,可以为了迎合他人而违背自我的原则;到了老年时期,我们看遍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不美好,却依然愿意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真诚地为人处事待物。譬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名人故事《我不能失信》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传递诚信精神,引导学生领悟到生命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诚信做人。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导入儿歌《诚信歌》——“言必行,行必果……”陪伴学生从歌声中去领悟诚信精神。当然,诚信只是做人必备的品质之一,善良、勇敢、乐观等也是促进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品质。
       
        3.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
        3.1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表面看来,生命教育与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是没有联系的两门课程,实则不然,生命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二者密不可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在讲授着“生命”,此处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的第一单元为例。表面看来,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燕子》、第二课《咏柳》与《春日》、第三课《荷花》、第四课《珍珠泉》讲述的是大自然的风景;但实质上,它们都是在展示生命的最好姿态,燕子是那么地活泼有趣,柳树是那么地婀娜多姿,荷花是那么地亭亭玉立,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敏锐地抓住这一点,并适当地放大,与“生命”主题构建有效联系,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学有所获、学能明达,这便是生命教育对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学习的正向作用。
        3.2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理念,但是,由于大部分小学生暂时无法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他们的学习态度与精神也相对被动,缺乏主动意识。而生命教育的渗透,恰好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创造了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为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常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的生命教育并不是局限于干瘪瘪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是带领学生一起去参与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收获。譬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单元时,第5课《翠鸟》和第6课《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第7课《一个村庄的故事》和第8课《路旁的橡树》讲述的是人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教师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深入大自然、村落,陪伴他们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理清人与大自然生命之间的独特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创新创造力、实践参与能力、团队意识等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3为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增添乐趣
        据调查显示,21世纪的小学生是压力最大的社会群体之一,小升初考试为他们带来的压力并不亚于初升高、高升大为初中生、高中生带来的压力,这并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适当的融入生命教育是可取的,可以创设宽松、自由、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不仅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轻松学习。语文学习本就是相对灵活的课程学习,需要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生命教育就犹如一杯快乐咖啡,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无限趣味,帮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换而言之,生命教育的渗透并不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反而会改善孩子的学习状态。
        4.结语
        生命教育不只是局限于课堂,也不只是局限于教师的理论分享,更在于课后学生的自我体验。当教师在课堂上分享了勇敢、乐观、感恩、热爱生命等精神品质时,还需要陪伴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我的进步与健康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