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教学是初中三大基础课程之一,它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大转型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经是社会对中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够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教学”的氛围,注重教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初中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教育;解决问题;有效性;教学理念;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他就是将学生置于一个设计好的问题中,把解决问题当成学生学习的环节及教师投入教学的过程。这也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教育模式,而是转换成探索→研讨→创造的新型的教育模式;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思想十分吻合。
一、转换教学理念
先前的教师依循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同时该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一切活动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缺少参与的成分。这种教学理念无形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的情绪,自然无法与教师开展真诚地交流。
为此,中学教师应当转换自己的教学理念,认清现今形势发展,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此发挥初中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第一,教师要对其角色准确地定位。教师应当是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发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职责,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是教学的合作者,以此推动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第二,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放低自己的姿态。在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当以学生的身份参与数学学习,这样就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两者之间的交流,还能够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与此同时,能够开创一个良性活动的教学模式,初中教师在交流环节上,可以更加清楚学生的实际难处,以此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进度,及时地改正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营造一个“问题教学”的氛围
对于初中生而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有助于初中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参与学习当中,这样就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依据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教学”的氛围。
首先,这是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这样一个自由学习环境下,学生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增强其参与实际教学,尽最大的力度表现自己的学习专长,认真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对于教师而言,应当精心地选择一些问题,将其带进课堂,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心理特点,有意识地为其营造一个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以此培养学生一个质疑的能力,以趣生疑,以此产生好奇心,推动学生的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地寻找问题,自觉地参与学习数学知识中。如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你能在地面上测量出大楼的高度吗?”“你能不过河就测量出河宽吗?”等。以此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求知欲。
第三,教师也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空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从这个过程的开始再到这个过程的结束,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学生有独立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对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合理安排时间,多预留一些学生“解决问题”的空间。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依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适当地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计算题进行全面讲解,初中生也能够透过教师所选择的例题讲解、分析,可以得到同类题型的解题方式,学生通过举一反三。教师与学生开展合作式的教学,将教师的地位与学生平等,通过讨论式教学,协力合作,就能够完成有效地教学任务,获得有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更好的实施梯度分层教学。学生在此前提下,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以此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方法
(一)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
数学问题比较多,如新旧知识点的比较,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问题,或从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性质、特征、定律及公式上寻找问题,也可以从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寻找问题。让这些学生多问问题,为什么、怎么办,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如:计算题有没有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应用题的列式的依据为什么?是否有更好的解法?
(二)传授学生一个正确的解答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寻找问题的同时,还应当为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缜密地逻辑思维能力,这比教师实施题海战术的效果抢强得多。初中数学教师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讲解数学题目的类型及解题上的技巧,让初中生牢记一些比较孤立的解题方法,或者将其重心放在模仿、记忆上,这样会增加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为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性,切实地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从他们个性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