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提升教学的效果。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用策略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加强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只有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使他们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1]。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堂导入的价值,课堂导入的方式并不是很合理,有的教师甚至并不重视课堂导入。由于小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教师如果不能在课堂导入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的效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课堂导入的重视,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的选择开展课堂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加专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圆”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卡通形象来进行课堂导入:“熊大和熊二要组织一场自行车比赛,并且亲手设计了自己的自行车。熊二的车轮是方形的,熊二的车轮是圆形的。猜一猜谁能够赢得比赛的胜利?”。这种带有故事性的导入方式会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思考状态,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中。
二、结合学生生活,开展生活教学
数学这门科目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基础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在课后,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一内容的时候,由于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对这些货币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模仿在超市购物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还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习体验,提高课堂参与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关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不要只是机械的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3]。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还能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学习“梯形面积”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将梯形的面积公式告诉学生,而是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去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讨论,通过裁剪和拼接,学生探究出梯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加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四、注重反思总结,提升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反思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应该对教学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总结反思能力的培养,并且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更好的认知自我,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除法”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进行总结。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总结的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这样一来,学生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的效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对目前教学中的现状有明确的认知,不断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通过巧妙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并且注重反思和总结,从而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孔小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20(02):104.
[2]樊嵘崎,盛玉梅.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04):71-72.
[3]张少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