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究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期   作者:余云台
[导读] 小学数学在人们印象中是相对基础的内容。
        摘要:小学数学在人们印象中是相对基础的内容。教科书编辑者通过某种教学方法来处理此类内容,以将特别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书面教程保留了高度的数学抽象性和逻辑的严格性,并且可以生动地表达出来。基于此,我们认为抽象与图像的统一是小学数学的最基本特征。在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中,抽象和图像的统一性比其他学科知识更加突出和强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特点
        数学是贯穿数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而课堂则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所以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数学魅力和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突出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生,这一年龄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认识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1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学习方法的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应彻底改变单一学习法和单一教学法的局面,放弃对所谓最优教学法的追求。就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言,没有普遍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学习方法来学习数学,尤其要告诉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的重要性。
        2教师的授课要给学生的探究发现留下空间。探索性和接受性特点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那种什么问题都讲深讲透的做法,教师的讲解要给学生的独立探究、自主理解留下足够大的空间。
        3切实避免用直观演示代替学生数学思考的做法。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给教学带来很大方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思维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够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以灵活的应用。例如,在学习容积时,从数学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掌握容积的定义,体积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所以对容积定义的理解在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中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那么怎么求一个容器的容积呢?每个学生手中的水杯到底又可以盛多少水呢?让学生想办法将自己水杯的容积求出。但数学课堂中只有学习用品,又没有测量水体积的工具,该怎么求出容积呢?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容积的求法,学生在全身心地和教师一起探索之后,豁然开朗,从而教师能够更轻松、愉快且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出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但揭示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的实践性。
        四、通过实践认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同年龄的美国学生要好得多,然而多年后,科研成果却比美国少得多,原因何在?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激发、培养学生的活跃思维,动手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模式应吸取美国教育中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操作动手的时间,让他们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拓宽思维。低年级学生的思考问题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入手,本着知识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从始至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入课题,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通过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方法,来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主动学习和掌握,把人类在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种转化,体现了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效果。简而言之,只有综合考虑小学数学特征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教师教学认识上的模糊性以及一定的盲目性,进而保证小学数学的授课将会沿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推进。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8):58-63.
        [3]?关金永.小学数学兴趣激发初探.关爱明天,2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