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音乐对学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期   作者:韦汝汝
[导读] 初中音乐课程的开设,既是国家提倡“音体美”综合素质发展的需
        [摘要]初中音乐课程的开设,既是国家提倡“音体美”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同时初中音乐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灵感思维,陶冶情操,优化知识结构,缓解学习疲劳等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早熟,学生进入初中后,也意味着他们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这时候, 音乐成了他们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音乐除了能缓解学习疲劳以外还能有效干预和影响学生德育。
        [关键词] 初中音乐; 德育;
        初中音乐课程的开设,既是国家提倡“音体美”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同时初中音乐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灵感思维,陶冶情操,优化知识结构,缓解学习疲劳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网络、电视、新媒体的层出不穷,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再加上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早熟,他们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他们渴望成为大人拥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又没法摆脱大人的管束与对大人的依赖,存在矛盾。音乐既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情感;也可以协调社会心理的功能、塑造人格。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除了能缓解学生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以外还能有效干预和影响学生德育。
        一、缓解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点,根深蒂固,致使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初中音乐教师甚至其他科目教师都认为音乐及其他非升学考试科目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让学生学习。音乐老师倦于专研教学,其他科目老师占课加强考试科目教学。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劳逸结合,也日渐轻视音乐课。但这能说明初中生不喜欢音乐吗?当然不,他们的手机里除了游戏必定会有他们中意的歌。音乐陪着他们上学、放学、读书、做作业。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初中阶段又涉及升学问题。这时候更需要音乐来调剂。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音乐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尤其在工作与学习环境中,背景音乐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背景音乐不仅成为咖啡厅、饭店以及商场等营业场所增加营业额的手段,而且也成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之一。年轻人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据调查,约77%的学生相信,音乐会使他们学习更出色。背景音乐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一些研究发现,背景音乐可以很好地促进和提升人们的认知水平。在音乐欣赏课上,可以利用音乐的这点优势,将欣赏音乐变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学习或者释放,让音乐帮助记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置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沉浸在创美、赏美、审美的享受中。当然,音乐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而是更应该丰富于课外。背景音乐的优势,除了可以放在课上,还可以放在课间。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也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二、干预和影响学生德育
        “新课标”所强调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受益。”前面也提到了音乐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而是应该丰富于课外。传统的音乐教学授课内容往往存在局限性,只是教授一些课本上规定的知识或曲目。但现在的学生接触到的东西都是前沿的、新奇的,这些固定的课本知识已经不能得到学生的青睐。流行音乐作为最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也是当下学生的最爱,如果将其引入到音乐教学中,必定会大大提高初中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增长知识的时期,除了要加强知识框架的构建与积累外,德育也十分重要。他们正处在一个心智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阶段,好的德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音乐教育正是初中德育中重要的环节。在信息飞速的时代,学生们对影视明星和歌星的追捧带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学生也更钟爱于流行音乐。时代在进步,音乐也在发展,我们的观念更应该与时俱进,如果在音乐教学当中引入应景适合的流行音乐,学生会带着追捧歌星那样的热情来学习音乐,进而会对音乐课越来越期待,越来越感兴趣。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还可以利用偶像榜样力量及一些他们耳熟能详又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歌曲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进取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音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干预和影响。
        三、总结
        柏拉图说过: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易被人接受,最富于群众性的一种艺术。所以,音乐教育是塑造一个适应时代需求的新人所必需的教育形式之一。音乐教师要善于用音乐之美和自身的一片爱心,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把音乐教育推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青少年,去播撒一颗颗热爱音乐的种子,使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而是希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他们音乐文化素养及美感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和谐让人喜欢的人。
        参考文献:
        [1]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2月.
        [2] 蒋存梅:《音乐心理学》,2016年05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