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聚焦解图”美术欣赏教学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期   作者:蒋芬幸
[导读] 从课程标准的性质来看,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
        从课程标准的性质来看,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它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科核心素养时代大背景下,面对教师描述、讲解、示范中进行普通的呈图展示教学,如何避免忽略形体结构、细节特点等美术要素信息的“惯性”,引导学生关注图中描绘的内容?获得最大化的信息及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一方面根据儿童观察事物的突出特点,大量去掉非特征性的枝节,确定从细节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强化图像的关键信息,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图中描绘的内容,理性过渡到关注艺术形象、审视形象,比照对象,强化视觉判断、视觉理解,从而对造型特点有全新的深入认识。
        一、抓准重难点,图有“入口”
        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教师应基于学科素养确立目标、组织知识、巧用力点、清晰方向。按照教学中重点、难点,寻找图像中需要学生关注的部分,强化部分图像,找到解读图像的入口。
1.找重难点
        如二年级下册《画家眼中的儿童》一课中,学习目标在技能上体现为: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画家笔下儿童的特点,要求学生注意表现出人物的特征、动态和生活环境,能根据自己感受画出熟悉的人物和生活,信息量关注点异常丰富复杂。而图像是以现实人物景象呈现眼前,学生无法依靠已有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快速获取有用的信息,导致简单意义上的“看”,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观察”。学生在表现人物造型时,幼儿时期的简笔画如“火柴人”“圆柱人”等人物形象的原有概念便会反复重复,在进行表达欣赏感受时,更是无从入口。
2.找入口
        2011《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五、六年级学生的“欣赏?评述”学习活动建议是: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如速写、素描、中国画、油画和版面等),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雕塑家;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作为小学高段学生,已经了解了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能运用美术的方式进行思维、探索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会有声有色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图像识读学习中,我们可以学习淘宝网的个性化顾客需求,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个性化自选菜单,在菜单项选择合适的美术语言助推欣赏能力,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入口”,形成识读和表达的手段。

       
       
       
       

                                  图1  个性化自选菜单
        二、强化解读,图有“深度”
        教学呈图方式的改变,有效指导学生关注图像中人物的外形、动态、服饰等特点,不但能表现出儿童形态各异,还能通过对人物动态外形等特征的口头描述进行表达感受。通过“5W2H思维分析法”,从各个维度反复验证、推敲、分析,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改进策略,继续深化完善教学过程。

        三、教有适法,图有“多解”
        图像识读的教学实施策略力图建立学生的“多元审美观”,发展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强调艺术具有多元价值取向、多重的解读性与阐释。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多元通道的搭建,学生从画面表现形式、色彩、构图、形式法则等方面,选择、生成适合自己的通道进行有效学习,多维生成每一个学生个体“私人体验”欣赏活动。
                 

        从“图像识读”入手,关注美术课堂中教学图像呈图方式的改变。图像识读素养的形成需要学校和教师落实到教学中,学生才有可能参与视觉文化时代全球性的对话和交流,形成一种基本的美术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